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布朗族的酸茶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云南境内的布朗族,据2000年云南省生齿普查统计,现有生齿约9.04万人。重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巴达、西定、勐满和打洛,景洪市的小勐养、大勐笼,勐腊县的勐捧镇、芒果树乡,其他散居在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域。布朗族有多种自称与他称,由于居住地差别,称呼也各不雷同。如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居住在思茅的自称“本族”。别的,另有“腊佤”、“乌”、“乌人”、“阿瓦”等自称。布朗族源于古代的百濮,汉晋时期,史书中关于布朗族先民濮人的纪录有多种称呼。隋、唐、宋时期是濮人开始分化并渐渐形成我国境内孟高棉体系的帛朗、佤、德昂等民族的时期,居住在怒江以东直至澜沧江流域宽大地域的朴子蛮则生长为当代的布朗族。从元开始至明清两代,史书对布朗族称呼的纪录已根本同等,都称为“蒲蛮”或“蒲人”。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当局依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有本身的语言,布朗语屑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漫衍朗和阿佤两大方言。无笔墨,纪录本民族汗青、经典多借用傣文和华文。布朗人兼操汉语、傣语或佤语,局部人通晓华文和傣文。 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存食酸茶的风俗。一样平常在五六月份,将采回的鲜叶煮熟,放在昏暗处十余日让它发霉,然后放入竹筒内再埋人土中,经月余即可取出食用。酸茶是放在口中嚼细咽下,它可以帮忙消化息争渴,这是供自食或相互奉送的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