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漫话中医处方与文房四宝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纸
造化简直是看重故意之人,报答勤勉之士。常用于字画、包罗誊写中医处方的宣纸,就是被偶然中发明的。宣纸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久长汗青。史籍对宣纸的纪录,最早见于唐。《旧唐书》纪录,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纳贡,宣城郡献纸尤为精致。到南唐时,后主李煜监制的澄心堂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落光润,冠于一时”,可谓是宣纸中之佳构。宋代大画家李伯时,曾用澄心堂纸画了一幅《五马图》,千古流芳。欧阳修曾经用这种低吸墨的澄心堂宣纸草拟《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并送了多少张给大墨客梅尧臣。梅尧臣收到这种“滑如春冰密如茧”的名纸,竟兴奋得吟道:“把玩惊喜心倘佯”。澄心堂纸在唐宋时期宝贵难求的水平,由此可以想见。关于宣纸的由来,迄今尚无可靠的笔墨考据。在宣纸产地安徽宣城泾县,传播着一个感人的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的门生孔丹在皖南造纸,他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老师画像,以表惦记之情。年复一年,终未如愿。机会总是赐予对峙不懈的人。一天,孔丹来到当年蒙恬发明用于制笔兔毛的泾县,倘佯于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大树横卧溪上,枝叶倒伏在山涧水中,由于树皮被流水终年浸泡冲洗,已形成丝网状,暴露一缕缕修长而清洁的纤维,如丝绵一样柔软牢韧。孔丹不识树名,向百十步外一处茅舍中老奶奶讨教。老奶奶笑着让他问本身孙女檀姑,檀姑因出生在山边净水潭畔老檀树倒伏溪中那年而得名。檀姑长成似有所待,待得孔丹来,二人结为连理,比翼双飞。配合辛劳收罗青檀树皮、燎草,一起浸润、日晒、雨淋、揉制、蒸煮……,在老奶奶和檀姑的帮忙下,孔丹颠末重复试验,终于大功告成,造出绵白柔韧的纸张,这就是厥后的宣纸。本日驱车205国道,途经泾县时,常可瞥见山坡上有大块裸露山体,每每误以为本地绿化不佳,实在此为宣纸质料日晒夜露之晒场。另有一说,宋末天下战乱,有个叫曹大三的人,从皖南平静县迁移泾县小岭遁迹,见峡谷檀肥水清,遂取为造纸质料,造出可书可画、千年不蛀之纸,世代相传。笔者窃以为后者更为可信。制造宣纸至今纯手工操纵,需十八道工序,一百六十多个操纵步调,工艺繁难。传世宣纸品种多达六十余种,规格各异。现在闻名的“红星牌”宣纸、“汪六吉”宣纸享誉国内外,为中外字画家和宽大中医药学者所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