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试论社会文化变迁下的侗族婚姻习俗探析――以新民中寨为个案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论文要害词]社会文化变迁 婚姻习俗 文化 [论文择要]新民中寨的婚姻习俗在文化变迁下产生了很大变革。从对新民中寨从前与如今的婚姻习俗的比拟来阐发其变革的特点和缘故原由,从而阐明文化的不变是相对的,文化的变迁是永恒而绝对的这一文化征象。 随着经济的生长,社会的变迁,少数民族地域同样也不成防止地出现大概端庄历着社会与文化的巨大变迁。社会变迁与文化变迁精密相连,密不成分。社会变迁指社会各方面征象的变革,文化变迁是指或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生长,或由于差别民族之间的打仗,因而引起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改变。在社会文化变迁历程中,侗族婚姻习俗也产生了很大变革,出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新民中寨的婚姻习俗 新民中寨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个侗族村寨,有关其婚姻习俗,重要是针对从前的习俗来看如今的变革,以下从四个方面来形貌: (一)婚姻情势 在新民中寨,人们的婚姻是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存在三种婚姻情势:入赘婚,姑舅表婚,不落夫家。 l、入赘婚 入赘婚,也就是常说的“上门”,指女“娶”男。男方“嫁”到女方家的一种从妻居的婚姻情势。《庄子・骈拇》中说:“附赘悬疣,出乎怪哉……”这里的“赘”指一种病理征象。《释名・释病》云:“赘,属也,横生一肉……”这里的“赘”指赘肉。夫君“上门”到女方家做半子,一样平常称之为“赘婿”,这里很显着含有一种褒义,通常环境下,很少夫君乐意“嫁”人。2004年寨里入赘婚只有一例。对付入赘,刚开始寨中人有些议论,时间长了,风俗了也就无所谓了。 2、姑舅表婚 姑舅表婚是指姑舅表兄妹之间的婚姻,有双向和单向之分,新民中寨的姑舅表婚是单向的,即只能是娘舅家的儿子娶姑妈家的女儿。这在必然水平上表现了娘舅的“特权”。关于姑舅表婚,侗族曾经有笔墨划定:“姑之女必适舅之子,聘礼不克不及措,则取偿于子孙,倘外氏无相称子孙,抑或无子,姑有女必重赂于舅,谓之外甥钱,其女方许别配,若无钱行贿于舅者,终生不嫁也”。从这里可以看到,婚姻在必然水平上具有“生意业务”的性子。姑妈家的女儿天生就是娘舅家的媳妇,假如娘舅家没有儿子或没有符合的男孩,都得向娘舅赔钱。如果赔不起钱,终生都不克不及嫁。“舅权”的独裁是显而易见的。 从前,寨子里姑妈家的女儿得先让娘舅家的儿子挑,如果娘舅家的儿子要娶,姑妈家的女儿必然得嫁,不然会被讽刺。如果娘舅家的儿子不肯娶姑妈家的女儿,姑妈家的女儿在征得娘舅同意的环境下可以外嫁,但得赔娘舅必然的财帛,赔几多钱要依据侗款的划定,多赔大概少赔他人都市议论。可见,其缘故原由不但有侗款的划定,也有社会舆论的摆布。 开国后,当局公布一系列法律,克制嫡亲完婚人们渐渐熟悉到“表兄妹完婚欠好,生的孩子不智慧”,她们质朴的不雅念在必然水平上反应了她们已经意识到了嫡亲完婚的危害。徐徐地,这种婚姻情势消散了,娘舅家儿子优先娶姑妈家女儿的特权也随之消散。 3、不落夫家 所谓的“不落夫家”,简朴地说,是指男女青年完婚后,新娘不立刻到婆家长居,而是回外家居住有身后大概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才到婆家与丈夫长居。对付这个习俗,寨子里差别年事段的人有差别的环境。据吴萨永忠(78岁)讲当时候婚后不立刻住男方家,都回外家住一两年,住外家期间,男方家活儿忙时会叫老婆归去帮助,假如不去,也会有人议论,以是她们通常不会在外家住太久。吴萨卫兰(59岁)说她们当时候都是举行完婚礼,新娘就直接住男方家,没有回外家住一段时间的习俗。吴乃瑶(25岁),吴乃传源(23岁),吴乃日光(30岁)讲:各人婚后都在外家住了一年才去男方家,这一年多数出去打工,也不常在家。这期间,农忙季候,丈夫会带着礼品来接老婆归去,但活儿一做完,老婆晚上又赶回外家。 可见,“不落夫家”征象并不存在于全部已婚妇女中。从年事上看,20世纪20年代摆布出生的人有“不落夫家”的习俗,4O年代出生的人没有这一习俗,60―70年代出生的人又有这一习俗。从时间上看,“不落夫家”存在一个断层。但从相干资料看,这种征象不是习俗自身生长的必定,而是其时当局干涉的效果。其时当局有文件克制这种习俗:民国22年2月1日省当局委员会七十三次集会决定规矩第二十二条“女子嫁后不落夫家者,处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之罚金,家长放纵者,并罚其家长。”民国21年l1月的《三江县改进民俗委员会增补规矩》第六条“女子到男家三朝后,新郎偕新妇归宁一宵,应即回男家久住,若外家无特别变乱,不得恣意接回。”民国31年6月24日的《三江县改进民俗实行方法》第二十八条“女子嫁后不落夫家者,处十五日以下之拘留,或十五元以下的罚金,仍限期令回夫家”。依据其规矩,2O世纪30―40年代三江县应该存在“不落夫家”的婚俗。但在新民中寨,本地人大概迫于当局的压力,临时没有了这一习俗,以是出现这个时问上的断层。新中国建立后,当局实验民族同等原则,这一传承已久的习俗又敏捷地发挥起它的作用,以是,如今年轻人中存在这一习俗,只不外由于人们熟悉的进步和生发生活的必要,“不落夫家”的时间大大收缩了。 (二)适婚工具 新民中寨共有四个房族,属于同一个吴姓宗族。冈为同房族的都是兄弟姐妹,不列入攀亲范畴,五服之外,其他房族的,只要两边中意就行。假如在本寨着实找不到符合的工具,就在四周寨找,他们以为最好是“侗侗配”。在不克不及“侗侗配”的环境下,他们一样平常会优先思量汉壮民族的人,而少少思量苗、瑶的人。他们的通婚范畴很窄,全寨的人彼此之间都有亲戚干系,其婚姻表现出血亲与姻亲相交织,血缘与地缘偏重的特点。 他们找工具倾向于在本寨找,缘故原由之一是以为如许外家与夫家相距较近,照顾两边的怙恃和家庭比拟便利。缘故原由之二是解放前人们很穷,上不了学,不懂汉话,语言不通,她们不敢去其他寨子大概更远的地方。如今对交际流增多了,环境也有所变革,找工具也不再限于本寨本民族。 (三)从初识、定婚、完婚到婚约或婚姻干系的排除 1、初识 从前,男女来往重要是通过“行歌坐夜”:颠末一天的繁忙后,晚上,女孩子们成群结队的会合到一家的楼上,各人边谈天边绣花,纳鞋垫,做鞋,纺线,织布。男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去见女人们。他们走到女人们的楼下,每每会弹奏琵琶或牛腿琴,唱起歌来,女人们听到后会开门让他们进屋,各人一起对歌。通常环境下,他们会坐到夜里一点多,乃至到天亮。徐徐地,他们就由开始的群访生长到相互中意的两小我私家约会。 如今,年轻后生们多数不会唱,也没时间唱歌,为了生存,一年到头除了逢年过节在家,大局部时间都在外做工。他们去见女孩子时,就直接拍门,进去后也由对歌酿成谈天了,相互中意了就单独约会。 2、文定 文定期间,男方会在五月五,六月六,立秋等一些日子,送女方粽子、鹅之类的礼品。男女两边在农忙季候会自动地彼此帮。 3、完婚 完婚时男方先办酒菜,女方后办,险些都在年底和正月初二办酒菜。也有特别环境,如果有白叟过世,就在年前把喜事办了,建房也一样,不然就得再等三年。 年底的某一天,男方办席,当天破晓二三点时,新郎和姐妹们去接新娘,这时间入夜,他人看不到新娘,他们以为被他人瞥见不吉祥。新娘快到新郎家时,要把男方家人事先预备好的一挑水挑进门,放进缸里。此时家里没有人,男方家人及亲戚都在门外期待。在一进门的地方摆有一桌子和一个坐垫,桌上放有一个银镯子,一盘酸菜或酸鱼或糯米饭。新娘吃一口饭大概菜,戴上镯子,去叫等在门外的人,男方家人连续进来。 男方办席时,本房族的人都来帮助,出钱出物着力,把新郎的聘礼凑齐。办席后,新郎新娘差别房,新娘跟新郎的姐妹住一起。正月初二摆布,女方家办席,新郎新娘一起把男方的聘礼送到女方家。女方家收到聘礼后,把有些礼品分给全寨人,新郎以这种情势取得女方家人的承认。女方办席时,本房族的人都市来帮助,团体凑齐新娘的陪嫁。在当天,新娘和新郎又一起把陪嫁带到新郎家。 4、婚约和婚姻干系的承认、排除 婚礼举行完以后,新婚匹俦的干系就得到民间社会的认可,少少有人去操持完婚证书,如今年轻人意识到了这也是一种权利,完婚都去相干民政部分操持完婚证,以证实本身正当的婚姻。 男女两边文定或完婚后,假如一方不满足,可以提出排除婚约或婚姻干系,但两边的权利有很大的差异。假如男方想排除婚姻,只要给女方说一声就行,女方通常由于被休弃而不张扬,直接回外家。但假如他们有完婚证,女方不肯意分,就分不了。假如女方想排除婚约或婚姻,她们会找一其中介人去跟男方会商,向男方赔钱。男方会把这么多年送女方的礼品折算成钱,也会把女方的陪嫁折算一下,然后决定问女方要几多钱。 从前排除干系的人很少,一方面是由于各人相处的好不排除干系,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缘故原由,有的女孩子想排除婚约或婚娴干系但赔不起钱,也只好继承过。如今随着外出打工的女性增多了,她们通过积极有了必然的经济气力,这儿年,女方提出排除婚约和婚姻干系的人也多了。可见,“夫君在婚姻上的统治只是他的经济统治的简朴的结果,它将天然地随着后者的消散而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