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诲的缺失及其缘故原由探析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择要:安身高职院校教诲,阐发了传统文化教诲在传统文化知识短缺、美德不雅念淡薄和保存理念扭曲等诸多缺失;叙述了缺失源于高等教诲的失误、深层文化的辩论和民族生理的伤痛等因素。 要害词:高职,大门生,传统文化,教诲 中国传统文化,灿烂绚烂、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才智的结晶和精力风采的表现,包罗头脑不雅念、代价取向、生存方法、民俗风俗、文学艺术、教诲科技等诸多内容。在相称长的汗青时期里,它不停处于天下领先职位,影响甚深,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孝敬。然而,实际让我们不得不认可:传统文化教诲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严峻缺失了。参酌学界既有结果,本文拟就缺失的重要表示及其缘故原由试作叙述。 一、传统文化教诲缺失的重要表示。 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本日,平心而论,相称一局部高职院校已经沦为“岗前培训机构”,门生人文教诲尤其传统文化教诲事情力度不大,已是严峻缺失。详而论之,重要表示如下: (一)传统文化知识短缺。 在一所职业学校的观察中,中国传统文化竟然被爱玩的门生误以为点燃鞭炮,被有经济头脑的门生误以为能卖高价格的老骨董等。有了如许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淡漠症,在很多门生眼里,中国传统文化就可以简化为“ 帝王戏”、“辫子戏”、“戏说风”等等。以是,不知道周杰伦、“超女”在同龄人眼前就无地自容;对中华民族本身的如春节、元宵节、明朗节等传统节日相称淡漠,遑论该节日的泉源、意义。有人曾在北大做过一项问卷观察。效果令人深感遗憾:现在的大门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不深,知之不多。大多数大门生表现他不太相识 孟子(52.2%)、荀子(69.2%)、墨子(68.6%)、王充(78.1%)、董仲舒(71.6%)、朱熹(70.3%)、王阳明(95.9%)、黄宗羲(71.4%)、魏源(61.9%)等昔人的平生古迹和重要头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北京大学的门生对我国近代闻名的头脑家、北大第一任校长严复表现比拟相识的仅40.1%,而不相识的达59.9%。有93.2%的大门生未看过《说文解字》,77.2%的大门生未看过《 孙子兵书》,未读过老子的《道德经》的达86.8%,未读过《资治通鉴》的占72.4%,未读过《 史记》的占58.9%,就连《三字经》未读过的也达69.4%。并且,我们在与大门生的扳谈中发明,纵然表现本身相识某些昔人和古典著作的,深入相识后发明,也有不少水分在此中。大多数大门生写不出几个本身所认识的中国传统曲目或古典曲目。在观察问卷中,填的最多的三个曲目如《窦娥冤》、《高山流水》、《牡丹亭》别离仅占34.1%、31%、23%。[1]错误地熟悉传统文化,国粹秘闻深厚的北大尚且云云,遑论以职业技能教诲为己任的高职院校。 (二)传统美德不雅念淡薄。 《 论语・先辈》中所列的孔门四科为:品德、言语、政事、文学。儒家将列于品德首位,深深寄寓有品德是人之为人的主要题目。相反,高职门生在美德方面存在的题目恰好非常严峻。他们不是不明白道德,而是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严峻摆脱。在大众道德方面,一些大门生在大众场合,如乱涂胡画于课堂的墙壁,高声喧嚣于平静的自修室,乱扔垃圾于斑斓的校园等等。在人际干系道德方面,高职门生来往的工具重要包罗同砚、伴侣、老师、怙恃等。他们在学校和以同砚为主的他人干系淡漠,表示为同砚干系尤其是睡房干系告急,相互之间相互猜疑,以至产生殴打等校园暴力变乱。对老师的态度也不端正。古代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换句话说,门生看待老师,应该像怙恃一样恭敬。如今的孩子从上幼儿园直到高校结业,有几十乃至上百的老师教过课,让门生们把每一位西席都挂念如怙恃,似为苛责。但对老师不该失去最根本的规矩,今世的一些大门生上课迟到、语言、睡觉之征象,不停如缕;在表面见到老师不打招呼,也立室常便饭。就此,清华大学传授张岂之,在担当《中国教诲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中国的大学结业生固然拥有良好的学业结果,但缺乏互助精力,待人接物缺少文明规矩”[2]。对怙恃态度不端正。儒家文化提倡“孝道”,子曰:“唯怙恃之疾是忧”。看待怙恃的态度是观察一小我私家的操行的根本准则。而如今一些高职门生担当了高等教诲却连根本的孝道都不克不及包管。其所担当的奇怪事物固然比他们的父辈要多,但局部门生却视父辈为老腐败,对怙恃的好言相劝,轻则缄默沉静反抗,重则高声呵叱;更有甚者,经不起形形色色的物欲勾引,将怙恃当成了印钱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无视怙恃挣钱之艰苦与生存之朴实。[3]别的,一些门生缺乏诚信,测验作弊、骗取助学金等不良征象时有耳闻。 (三)传统保存理念扭曲。 《 周易》言曰:“天行健,君子发奋图强”,一语中的,道出了人之为人应有的人生态度、保存理念。君子应该胜不骄、败不馁,直面人生中的波折与窘境,依赖自身的聪明、本领和意志不时降服困难、逾越自我,从而实现自身的目的与代价。而一些高职门生入学从前,每每都是本地的结果不错的孩子,一来到妙手如云的大学,由于压力过大,便发生自卑生理。比年来,大门生自尽征象非常令人震动,每年都有门生因受不了或生存或学习或情绪的压力而自尽,乃至还出现了残杀同砚的发指变乱。人本群体动物,固有群体意识。 马克思以为:“人的实质并不是单小我私家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实际性上,它是统统社会干系的总和。”中国古代士人对民族和国度有一种庄重的责任感和任务感。譬如, 屈原为楚国医生,本可衣食无忧,而他却偏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国哀愁投水而死;大墨客 杜甫贫苦潦倒,却“每饭不忘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天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都是将自身与天下精密地接洽在一起的典范。大门生受教诲的目标小则为己为家,大则为民为国。而当前大门生学习的目标则过于指向“为小”。据观察,有25.7%,也就是1/4还多的大门生以为本身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找一个舒服、称心的事情,这失去了国度每年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造就大门生的基础意义[3]。 二、传统文化教诲缺失的重要缘故原由。 传统文化教诲在高职院校的缺失,不是一时一地的缘故原由,而是有着多方面因素。究其要,盖如下:(一)高等教诲的失误。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能的生长,天下范畴内,传统文化教诲渐渐被专业技能教诲所代替,“人”的造就渐渐被“才”的练习所代替。18世纪中叶,美国开始出现专业教诲,最初出现的是神学、法学和医学讲座。 19世纪以后,技能教诲(technicaleducation)也开始出现。一些技能学院开始创建。传统的文科学院也开始创建工程学院或系科。1847年哈佛创建了劳伦斯理学院。同年,耶鲁也创建了一个新的科学技能系[4]。中国19世纪后期开始学习西方,生长专业技能教诲。20世纪专业技能教诲得到发达生长。1952年院系调解以后,工程技能教诲受到亘古未有的器重。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这种忽视人自身本质造就的专业技能教诲的毛病越来越显着,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社会题目,如核扩散、情况污染、精力危急,出现了所谓的“生长综合症”这些题目,是专业技能职员无法办理的。一些闻名的大学开始留意到这个题目,并试图加以革新。哈佛大学1945年颁发了题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诲》的陈诉,将教诲分为通识教诲和专门教诲。通识教诲要存眷门生作为一个认真卖力的人和百姓的人生生存必要。专门教诲则赐与生存某种职业本领练习。按照这个陈诉,哈佛提出了焦点课程筹划。其他大学也纷纷模拟,以必修大概选修等种种情势提出了本身的一样平常教诲课程。由此可见,增强传统文化教诲是人类教诲史生长的一个必定效果,也是天下教诲生长的一个遍及趋势。我国高等教诲从1952年院系调解和全面学习苏联模式以后,急于挣脱落伍面目造就大批人才,工程技能专业教诲过分强化,传统文化教诲受到亘古未有的忽视。这虽为期间使然,但却给整个高等教诲包罗高职教诲带来了人文教诲,天然含有传统文化教诲的缺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