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明代书法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明代自朱元璋崛草拟莽。颠覆 元朝统治,同一天下,至李自成霸占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天子都很喜好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动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 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以是,朝野士医生器重帖学,皆喜好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险些完全继续了赵孟俯的格调。 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非常活泼。此中闻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阁帖》于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征明刻的《停云馆帖》;华东沙刻《真赏斋帖》;陈眉公刻苏东坡书为《晚香堂帖》等。此中《真赏斋帖》可谓明代法帖的代表。《停云馆帖》收有从晋至明历代名家的墨宝,可谓从帖之大成。 由于士医生清玩民风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以是,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险些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奇丽为美。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广博昌明之体”,即“台阁体”。士子为求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非常拘谨,缺乏气愤,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小我私家气势派头。 明代近三百年间,固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各人,但纵不雅整朝没有庞大的突破和创新。以是,近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艺者,率皆抄袭摹拟,无何创制。” 代表书家有: 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张瑞图、宋克。 白居易琵琶行 董其昌书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生在“二沈”的故乡,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他曾自述学书颠末说:“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谓逼古,……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 ”(《画禅室漫笔》)由此可见,他对付古代名家墨迹是认真摹仿的,在用笔用墨和结体结构方面,能领悟领悟各家之长,《 明史・文苑传》称他:“始以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他的楷书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而结构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姿似赵孟俯。草书植根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荡。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部下无所不精,同时他又善于观赏,品题字画虽片语只字,也被保藏家视为珍宝。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也说:“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须说张邢。” 其代表作品有: 白居易琵琶行、草书 宋词卷、烟江叠嶂图跋、临怀素自叙帖、草书诗册等。 白居易琵琶行: 董其昌书。他的草书很少,且不甚好。此卷前人曾说是“笔势纵横,神情飘 逸,收支张,素之间。”他本身说“白太傅(白居易)琵琶行,恨不逢张伯高 之,余以醉素笔意好像其时清狂之状,白相似不?”如今看来,此卷虽系学 张、素,实则姿态秀逸,笔力缺乏,还是他本身的本性。 草书宋词卷: 董其昌作。草书。该作品极富清远散淡的情致。用笔清疏,流通,意境深远, 似信手写来,实则笔法严谨,一丝不苟,孕神采于笔墨之中,使行笔具在法 度之内,而无雕琢的陈迹。 烟江叠嶂图跋: 董其昌作。草书。以淡墨入书,浓淡兼施,加上流通的行笔,空灵的行款, 那种淡雅寂静的书法,简直将人们带入一个逾越凡间的意境中去。 文征明(1470-1559) 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 文征明 行草七言诗轴 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善于诗文字画,诗宗白居易、苏轼七年,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 徐真卿并称“吴中四佳人”。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奇丽,与沈周、唐卯、 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书法上,从前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明谢在杭《五杂俎・卷七》歌颂文征明小楷:“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难免。至本朝文征仲老师始极意布局,疏密匀称,位置相宜。如八面不雅音,色相具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他的大字有黄庭坚笔意,苍秀摆宕,骨韵兼擅。与祝允明、王宠偏重其时。 其代表作品有: 草书七绝、奉天殿早朝诗、大行书七绝诗轴、行草七言诗轴等。 草书七绝: 草书,纸书,高109.6厘米,宽30.6厘米。诗为: 玉泉千尺泻湾漪 天镜明白不掩疵 老去常思泉畔坐 莫教灰尘上须眉 这是文征明的大草作品,现藏苏州博物馆。 奉天殿早朝诗: 行书。笔法苍劲有力,结体张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应,摆布映带,血脉 相通,气贯神溢。 大行书七言诗轴: 行书。结体开展豪放,有黄庭坚的神韵,清人梁献说文 征明“暮年作大字宗黄,苍秀摆宕,骨韵兼擅”,此书即可为证。 祝允明 后赤壁赋 祝允明(1460-1526年) 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以后博学多才,诗文有奇气。他的楷书从前精谨,师法赵孟俯,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其书《出师表》谨严浑厚。暮年,临写《黄庭经》不注意点画的形似,而布局疏密,转运遒逸,神韵益足。嘉靖末的书法家王樨登说:“古今临《黄庭经》者,不下十数家,然皆泥于点画形似钩环戈磔之间罢了,......枝山公独能于矩绳约度中而具豪纵奔逸意气。”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暮年尤重变革,风骨烂熳。自得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潇洒,豪放不羁。《名山藏》说:“允明书收支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 其代表作品有: 唐寅落花诗和前、后赤壁赋 唐寅落花诗: 祝允明作。草书。纸本,纵21.2厘米,横248.3厘米,每字有一寸见方。此卷 洒脱俊逸,神韵洋溢。有不少章草的笔法。用笔浑厚,含筋骨于笔画之内。 是祝允明草书中蕴藉一起的代表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前、后赤壁赋: 狂草书。纸本,现藏上海博物馆,内容是宋代苏轼的两篇散文。据考据,此 卷为祝暮年佳构,千古绝唱之文,经生华之笔,组成变革万状的“绘图”, 堪称“双绝”佳构。此卷下笔变革富厚,行笔冷静愉快,信手而作,随意而 行。正如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所说,祝允明草书“变革收支,不成眉目, 风骨绚丽,灵活纵逸”。结体上也巨细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 趣。纵不雅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天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质朴。 唐寅(1470-1523) 唐寅 落花诗册 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29时,乡试第一,故有“南京解元”之称。进京会试时,因扳连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下狱,经吴宽保举出狱,老婆再醮,精力上连受打击。后游历名山大川,专事字画诗文创作,并以此为生。作品中常表露遭受打击后的担心之情和悲观出世的头脑。他以绘画最为善于,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代四各人,又称“吴门四家”。著有《六如居士集》。 其代表作品是: 行书七律诗轴: 纸本,高146.5厘米,宽36.2厘米,共四行,释文是: 龙头独对五千文, 鼠迹今眠半榻尘。 万点落花都是恨, 满杯明月即忘贫。 香灯不起维摩病, 樱笋消除谷雨春。 镜里自当作大笑, 一番傀儡了局人。 漫兴同等,晋昌唐寅书。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重要学赵孟俯,此幅更见受李北海影响,飘逸挺秀,娇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潇洒,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布局亦略趋疏松。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单薄耳。”(《州山人稿》) 王宠 滕王阁序 王宠(1494-1533) 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子、雅宜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王宠博古通今,工篆刻,善山川,他的诗文在其时荣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为明代中叶闻名的书法家。 他的楷书初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师法王献之,到了暮年形成了本身气势派头,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他是继文征明之后的闻名书家。所写诗格调亦清隽可喜,山川画与唐寅齐名,其时称为“三绝”。 其代表作品有: 滕王阁序: 小楷。疏朗空灵,皆不与时人同。极为疏淡舒适圆润虚灵,有 晋人遗意。 送友生游茅山诗: 草书。疏朗萧散,俯仰多姿,饶有情趣,不失为高格调 的佳作。 张瑞图(?-1644) 张瑞图 后赤壁赋 字长公,号二水,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官至大学士,善画山川,草书气势弘大,笔势宏伟。清代秦祖永说:“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桐阴论画》)《评书帖》云:“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蕴藉静穆之意,其品不贵。瑞图行书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草书《醉翁亭》,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铎)、张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着迷,自是不朽。” 其代表作品是: 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 行草。该作能把横直笔画麋集在一起,纵横牵掣,大折大翻,给人以少少利用圆转用笔的印象。在章法上,他依赖点画的疏密来表现字的节奏感,由于翻折的运用,横画得以突出,加上其行距拉开,形成字紧行疏的特别行款,好坏比拟非常光显,与王宠、董其昌的清疏典雅气势派头差别,大有不可一世之势。 宋克 急就章 宋克(1327-1387) 字仲温,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号南宫生,洪武初年任凤翔府同知,博涉书史,喜好走马击剑。《明史・文苑传》称他“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杨慎评他的真、行书在明代应数第一。宋克直承赵孟俯,他所写的《李白行路难诗》笔墨精妙,风采翩翩。楷书有钟、王法度,但是过于流丽圆熟,其时就有人说:“国朝楷、草推'三宋',首称仲温,然不免难免烂熟之讥,又气近俗,但体媚悦人目尔。”(《詹氏小辨》) 其重要作品有: 唐宋诗稿、急就章。 唐宋诗卷: 今草。是他三十四岁的早期作品,杂有章草的笔意,锋芒毕露而精力外耀, 然而也因此遭来“波险太过,筋距溢出,遂成佻卞”之议。不外从每个书 法家都应该寻求本身的本性这一角度出发,这些贬词恰好阐明宋克的草书 具有了猛烈的期间感,而所非之处也正是宋克学古能化的明证。 急就章: 草书。是他四十岁时临皇象的自得之作,但与皇象的《急就章》又“貌合 神离”,给人生动清新热情豪放的感觉,笔画粗细变革猛烈,较之赵孟俯 写的《急就章》更为生动出色,富于熏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