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概览具体内容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在中华民族文化配合体中。55个少数民族及其先民的文学艺术理论头脑,是中华文艺理论头脑固然的构成局部和紧张方面。全面发掘整理、翻译和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著述,更能完备地显现中华文艺理论头脑的久长、博识和多样的风采。
80年代伊始,中国文艺理论品评史学家和奠定人郭绍虞老师就敏感地意识到期间赋予中华文艺理论研究的新机会,实时地向研究界发出号令:“应该扩大我们的研究范畴”,改变恒久以来“较少留意兄弟民族的理论”的状态,并欣悦宣告“兄弟民族理论也有所发明”。自此以后的20年间,我国有一批文艺理论事情者,清除万难,以开辟者的精力,步入了少数民族文艺理论的丰盛宝地。他们起首从原始资料的搜集、发掘、整理和翻译人手,很快地从西双版纳的密林深处,从巨细凉山,从雪域高原,从天山脚下,从青海湖滨,从松花江畔,从内蒙古草原――相继发明了一大批足以令众人惊喜的中国少数民族文艺论著。1981年,中百姓间文艺出书社(云南)出书了400年前由傣族的祜巴勐(僧人品级中由低到高的第七品级者)撰写、今人岩温扁翻译整理的《论傣族
诗歌》,立刻引起学术界的注目,被誉为“一个紧张的发明”。1987年,新疆人民出书社出书了买买提・祖农、王弋丁主编的《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文论选》,这是第一本综合性的少数民族文艺论著选,收录了15个少数民族36位论家66篇作品,开端展示了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风采。1988年,四川民族出书社出书了约在一千多年前由彝族理论家举奢哲和阿麦妮(女)撰写、今人康健等整理翻译的《彝族诗文论》。民间文艺研究家贾芝老师在此书序中说:“彝族诗文论手抄本的发明,是继引人注目标祜巴勐的《论傣族诗歌》之后的又一庞大发明。”与此同时还出书颁发了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布独布举的《纸笔与写作》、布塔厄筹的《论诗的写作》和举娄布伦的《诗歌写作谈》。这些文艺论著约莫发生于隋唐期间。1989年,四川民族出书社又出书了由鲁云涛、刘一沾、冯育柱、于乃昌编篡的《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美学头脑资料初编》,选入有笔墨的蒙、藏、维、彝、壮、傣、纳西等少数民族的古代文艺、美学论著55篇(部)约40余万字。此中,蒙古族的《〈青史
演义〉简楔》、《〈
西游记〉回批》,藏族的《诗镜》(藏族理论家依据印度擅丁《诗镜》藏文全文译著之作)、《画像量度经》、《十桀手造像量度经》、《十桀手造像量度经疏》、《造像量度经》,维吾尔族的《诗论》、《论墨客艺术的纪律》,纳西族的《跳神舞蹈规程》、《舞蹈来源》、《舞蹈的出处和来源》、《鲁般鲁绕》、《什罗祖师传略》等,都是第一次从民族笔墨译成华文全文颁发,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示了少数民族的文艺头脑和美学头脑。
1990年,贵州人民出书社又相继推出布麦阿扭、布阿洪、漏侯布哲、实乍苦木等古代彝族理论家撰著的《论彝诗编制》、《彝诗例话》、《彝诗史话》、《诗音与诗魂》、《论彝族诗歌》、
《谈诗说文》、《彝诗九体论》等华文译本。进入90年代以来,又不时地有少数民族文艺论著的新发明和结集问世。此中,于乃昌、冯育柱、彭书麟主编并完成的《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编录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和4个古代民族自先秦以来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上下两千年间,190余位论家的300余篇(部)紧张文艺论著,总计逾百万字,此中包罗了90年代以后的更多的新发明和新译作,举其要者,如藏族学者萨班・贡嘎坚赞的(乐论)、第巴・桑结嘉措的《白琉璃论献疑・除锈回复》、《关于诗的文辞修饰》、《藏族的笔墨》、工珠元丹嘉措的《诗论》、久・米庞的《歌舞变幻音乐》,维吾尔族墨客黎・穆塔里甫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热爱艺术》、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乐师史》,满族学者允祉的《八音乐器说》、唐岱的《绘事发微》、高秉的《指头画说》,侗族的《歌诗传》、《戏师传》等。特殊引人注目标是在这部《集成》中,还编入了已确定系少数民族身世而在中国文艺理论头脑史上都久负盛名、堪称各人的论著和精深而富厚的少数民族民间口头文艺论和审美论。《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无与伦比的迷人的文艺理论壮茂景不雅。以上阐明,中国少数民族的文艺理论和美学头脑是非常富厚而多彩的,是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头脑宝库中色泽醒目的珠玉,它们为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头脑的富厚、生长和繁荣作出了奇特孝敬。
在一个相称长的时期内,某些文艺理论研究者的视野只范围于汉族的文艺理论范畴,而对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却视而不见,成了研究的盲区。这不克不及说是正常征象。高扬55个少数民族在配合创造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头脑大厦中客不雅存在的汗青孝敬和汗青职位,使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和美学头脑的摧璨明珠重放光线,是今世文艺理论研究者的汗青任务。
二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有久长的汗青。
中国少数民族关于文艺题目的思索,可以追溯到神话期间。在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在他们探索天下的劈头和人类的诞生的同时,也把文艺诸如韵语(诗)、音乐、舞蹈和绘画等作为人生和生命的大题目,探究了它们的劈头、特性和效应,并赐与了种种神话的表明。珞巴族神话说,人间美好的音乐是太阳女神冬尼海依赐予人们的,以使人们消除苦痛,得到高兴。纳西族神话说,人间的舞蹈是从住在十八层天上的盘珠沙玉人神那边学来的。这些神话艺术不雅,可以说是“艺术神授”说和“神灵凭附”说的源头。而更多的神话则以为艺术劈头于对天然灵物的模拟,如纳西族的另一篇神话说,舞蹈劈头于对那些具有灵性的兽类、鸟虫行动的模拟。音乐劈头于富有灵性的“习习清风”的表示。傈僳族神话说,他们的民族乐器“其本”是模拟具有灵性的鸟语创造出来的。珞巴族神话也说,人间的体例工艺和图案斑纹是由有灵性的猴子和乌儿教会的。“神授”和对具有神性的天然灵物“模拟”的艺术劈头不雅在少数民族文艺头脑史上占据主导职位,这是与他们生存的特别的天然情况、生发生活方法以及与他们对天然灵崇敬和图腾崇敬密切相干。所谓“模拟”,即对神灵的模拟。无论“神授说”或“模拟说”都同等以为,艺术的功效与效应,一是娱神慑鬼,二是追忆先人,三是抒发情怀,四是连合族人、同一意志。自神话期间开创的中国少数民族文艺头脑传统,历经千百年,不时富厚,绵延生长,又有各民族之间的彼此影响、吸取、融化,渐渐形成泱泱堂堂的恢宏之势,汇人中华民族文艺头脑生长史的滚滚长河。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的成文著述,按照迄今发明的研究,至迟发生于魏晋隋唐期间,已有一千多年的汗青。少数民族文艺理论著作产业首推彝族的举奢哲、阿买尼(女)、布独布举、布塔厄筹、举娄布伦等人,他们较早地撰写出了东方的“诗学”。值得特殊提示的是,他们运动的期间,也正是汉族发生曹五、陆机、刘勰、钟嵘等各人的期间。从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头脑的体系性和成熟性来看,早在这之前,亦当有成文的理论看法出现。由于汗青的机会。魏晋至隋唐期间,正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大迁徒、大交换、大融合、大生长的时期,也是中国各少数民族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头脑的大繁荣和大活泼时期。自唐以后直至清代,在中国少数民族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和美学头脑生长史上,涌现出一批大名鼎鼎、冲动中华、影响深远的头脑家和理论家,此中佼佼者如唐时鲜卑族后代元结、匈奴族后代刘禹锡;五代时突厥族的法拉比;宋时鲜卑族的慕容彦逢;辽时鲜卑族的元好问;元时回族的萨都刺、藏族的萨班・贡嘎坚赞、色目人辛文房;明时回族的丁鹤年、金大车、海瑞、李赞;清时蒙古族的阿尔钠、程序善、哈斯宝、贡纳楚克、尹湛纳希、回族的薄松龄、藏族的阿旺。罗桑嘉措、第司・桑结嘉措、满族的叶赫纳兰・性德、曹雪芹等。他们著作甚丰、而且各自代表了一个期间。同汉族头脑家、理论家一道,鞭策了中华文艺理论的深化和生长。
在近当代文艺理论和美学头脑史上,特殊是“五四”活动以后,一批少数民族身世的文艺家、头脑家、理论家,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头脑和美学原则在中国的流传作出了突出孝敬,也使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和美学头脑生长史进入了新的期间。老舍、程砚秋、沈从文、萧乾等人的著述,是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和美学头脑的生长进入新的汗青期间的代表。
三
汗青久长的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和美学头脑,出现出多样的表示形态,有其奇特的话语表达体系。
就表示形态来说,一是文艺理论专著。如举奢哲、阿买妮等人的彝族诗文论,全面地叙述了彝族的诗学,组成了他们民族本身的诗歌理论体系。法拉比的《诗论》,被称作“东方
的“诗学”,他因此也被誉为“东方的亚里斯多德”。李贽的《童心说》,在中华文论和美学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提出“童心”这个命题,把人性代价作为最高的审美规范。祜巴勐的《论傣族诗歌》,在诗歌的劈头、诗歌与宗教的干系、诗歌分类和诗歌的民族性等题目上,颁发了奇特的看法。另有萨班・贡嘎坚赞的《乐论》、《东巴经》中的舞论、叶赫纳兰・性德的诗论、允祉的《八音乐器说》、唐岱的《绘事发微》等,都是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史上碑铭性的著作。
二是在哲学、汗青学、宗讲授,以及大量的文艺品评等著作中表达了关于文学艺术和美学的诸种不雅点和主张。这种具有综合性的头脑话语体系,不但是少数民族、并且是自先秦诸子、《毛诗序》、《
史记》、《论衡》、佛经译作以来开创的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话语体系和表示形态的传统特色。但是,有一个值得特殊留意的征象是:由于我国少数民族物质生产和精力生产恒久坚持着原始的混融性(宗教起了中介粘互助用),形成了一种团体头脑和团体不雅念的传统生理模式,并造成混淆型的知识布局,因而“在古代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存在着种多学科(包罗文论)彼此交织、彼此渗出的理论著作。”如维吾尔族古代良好的哲学家和墨客尤素甫・哈斯。哈吉甫通晓天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他所著的不朽巨著《福乐聪明》,包罗了社会、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汗青、文学等各方面知识,其文体是韵语,从文艺理论和美学角度看,它又是文论著作。彝族的举奢哲,是彝族古代的博古通今之士,他是文论家,也是经师、头脑家、政治家、教诲家、史学家、文学家,并通晓医药和工艺美术,因此,他的《彝族诗文论》,即谈了文艺,又谈了汗青和医学的写作,还谈了工艺制作。藏传释教《大藏经》,堪称“文化
百科全书”,而它所包括的文艺理论和美学头脑是极其富厚的。以上阐明,假如我们忽视或无视少数民族文艺头脑表示形态的特色,那么,我们就不克不及全面、团体地掌握少数民族的文艺和美学头脑。
在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和表示形态中,民间口头文艺叙述值得特殊一说。中国的很多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创制的笔墨,但这并不料味他们没有关于文艺的理性思索。我们知道,中国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精绘巧艺,更不乏荷马式的人物。体系神话、系列
故事、巨型史诗等等,都仍存活于中国少数民族中,并仍保存其完备形态,而在汉族中已成消散的汗青烟云。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雕塑、绘画、戏剧、修建、工艺等各艺术门类。都有惊世之作。倘佯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域,有如飞行在艺术的海洋。如许说,绝非太过。理论头脑发生于富厚的实践中,中国少数民族富厚的艺术和审美的实践,使他们同时也有富厚的关于文艺的和美学的富厚的理性思索,纵然没有笔墨的民族,也发生了大量的以口头的方法表达的文艺和美学的理论头脑。民间口头文艺的大量存在,是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的一个紧张的表示形态,从中可以看出,它们涉及全面,险些席卷了古代全部文艺门类,表达了对诸如文艺劈头、文艺实质、文艺特性、文艺效应、文艺内容与情势及其干系、文艺本领等各个庞大题目的不雅念和不雅点;在那些运用形象的和诗的语言中,阐发了他们的具有民族文化深层内在的独道看法。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口头文艺论,是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宝库中弥足贵重的头脑理论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