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永嘉四灵与温州茶文化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南宋时期,温州是紧张的茶叶生产基地,产量颇高,《宋会要辑稿》纪录: 茶额 以户部左曹具绍兴三十二年诸州、路、军、县所产茶数修入,两浙东路:……温州永嘉、平阳、乐清、瑞安五万六千五百一十一斤(《复兴会要》。浙东路:……温州永嘉、平阳、乐清、瑞安四万七千八百二十四斤(《乾道会要》)。 其时温州人已深谙品茶之道,品茗之风也很盛行。孝宗朝龙图阁学士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作有《会稽民俗赋》一篇: 日铸雪芽,卧龙瑞草。瀑岭称仙,茗山斗好。顾渚抢先,建溪仝蚤。碾尘飞玉,瓯涛翻皓。生两腋之清风,兴飘飘于蓬岛。 从“生两腋之清风,兴飘飘于蓬岛”中,可见王十朋是品茶专家。《中国民俗辞典》纪录:“茶令盛行于江南地域。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命令,令官出困难,要求人解答或实行。做不到者以茶为惩罚。”王十朋《万季梁和诗留别再用前韵》有诗句“搜我肺肠茶著令”,并自注:“余归,与诸子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 故事,不通者罚。”由此可知,南宋时期温州一带茶令甚是流行。南宋墨客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也称灵芝)都是永嘉人(温州古称永嘉郡),字号中都带“灵”字,相互旨趣相投,诗风相近,自成一派(诗学唐代贾岛、姚合一派),故世称“永嘉四灵”。永嘉四灵嗜茶,他们存世有50余首茶诗,从多个正面反应了南宋温州建茶的消耗、茶史以及茶品。 一、建茶 森森壑源山,袅袅壑源溪。修修桐树林,下荫茶树低。桐风日夜吟,桐雨洒霏霏。千丛高下青,一丛万万枝。龙在水底吟,凤在山上飞。异物呈嘉祥,上奉玉食资。腊馀春未新,本质蕴芳菲。千夫喏登垅,叫啸风雷随。雪芽细若针,一夕吐清奇。天地发宝秘,鬼神不敢知。旧制尊御膳,授职各有司。分纲成品目,簿尉监督之。虽有领督官,焉得专所为?初纲七七夸,次纲数弗差。一以荐郊庙,二以沦宾夷。天子兼谦受,他人奚可希。怎样贪渎者,凭陵肆奸欺。品尝珍妙馀,倍称求其私。初作孤鼠媚,忽变虎狼威。巧计百不可,叱怒面欲绯。再拜主座前,兹事非所宜。性命若蝼蚁,蠢动识尊卑。朝廷设百官,责任无渺小。所守傥在是,恪谨焉可违?君一臣取二,千古明戒垂。以此重得劾,刀锯弗敢辞。移官责南浦,衔命去若驰。回顾凤凰翼,雨露生灿烂。 ――徐玑《监造御茶有所辩论》 这首诗是徐玑作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主簿时写的。据宋叶适《徐文渊墓志铭》载:“监造贡茶,其长欲取于数外,君正色曰:‘此人主以是荐天地宗庙,非臣下所宜得。’”由此可知,徐玑的主座要私拿御茶(“其长欲于取数外”),而徐玑则尽力阻挡。徐玑以为御茶是用来“一以荐郊庙,二以沦宾夷”的,天子也只有少量(“天子且谦受”),臣下怎样可以私取呢(“他人奚可希”)。主座受到徐玑的阻挡后,显得非常恼火,“初作狐鼠媚,忽变狼虎威。巧计百不可,叱怒面欲绯”。但徐玑仍对峙不克不及私取御茶,“再拜主座前,兹事非所宜”。徐玑还表现要冒着风险去揭破主座的罪状:“以此重得劾,刀锯弗敢辞”。厥后徐玑调去南浦作官――“簿领初为建水栖,移官南浦又着迷。溪山转处火食隔,惟有黄鹂一样啼”(徐玑《移官南浦作》)。――辩论也就不了了之。 北宋徽宗赵佶《大不雅茶论》曰:“本朝之兴,岁构筑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由徐玑诗可见,壑源山的茶园是接纳茶树和桐树间作的方法莳植的(“修修桐树林,下荫茶树低”)。王十朋作有三首建茶诗: 建循分送建溪春,惊起松堂午梦人。卢老书中才晤面,范公碾畔忽飞尘。 十篇北苑诗无敌,两腋清风思有神。日铸卧龙非不美,贤如张禹想非真。 ――《建守送小春茶》 贡余龙饼非常品,绝胜卢仝得月团。岂有诗情可尝比,荷君分贶及粗官。 ――《万孝全惠小龙团》 天上人回饼赐龙,香沾衣袖非常浓。明珠照室光生艳,三绝全胜万石封。 ――《赵仲永以御茗密云龙熏衣香见赠》 王十朋获赠的建茶,既有建州太守送的比会稽日铸茶和卧龙茶更贵重的小春茶;也有建安私焙所产最风雅的团饼贡小龙团;更有贡茶密云龙。密云龙为熙宁年间(约1071年)福建转运使贾青所制作,极其精奢。王十朋以为密云龙茶、熏衣香和绝句诗比一万石俸禄的封赐都来得贵重。借徐玑的帮助,徐照也获赠了一些品格极好的建茶: 建山惟上贡,采撷极艰苦。不拟分奇品,遥将寄野人。 角开秋月满,香入井泉新。静室无来客,碑粘陆羽真。 ――徐照《谢徐玑惠茶》 从上述辩论诗可见,徐玑阻挡他人私拿贡茶,固然本身是不会拿贡茶去送伴侣的。这里称“建山惟上贡”,大概是作者的一种浮夸写法。陆羽真,指陆羽的画像。可见宋时温州人推许建茶。陆羽画像的出现也阐明温州墨客崇敬陆羽。 二、产茶 片山唐国赐,茶有数根留。几番见人说,目前还独游。 远波分段白,宿霭向晴收。却有觉庵主,犹能学道州。 ――徐照《净光山四咏呈水心老师之四•茶山堂》 山是朝廷赐,名从古昔传。为堂居此地,汲水记前贤。 雨露余根在,荆榛细蔓缘。困来求一盏,打坐亦安禅。 ――徐玑《净光山四首之四•茶山堂》 净光山在温州市区,据《温州府志•山水》纪录:“松台山,在府治西,别名净光山”。净光山有到处景点:宿觉庵、绝境亭、会景轩、茶山堂。唐代陆羽《茶经•卷下•七之事》转录《永嘉图经》纪录:“永嘉县东二百里有白茶山。”中唐卢仝《茶经》转录《瓯江逸志》纪录: 温州无好茶,天台瀑布水、瓯水味薄,惟雁山川为佳;此山茶亦第一。曰去星腻,除懊恼,却昏散、消积食。但以银瓶贮者得清香味,不以锡(疑为“银”字,原文云云)瓶贮者,其色虽不胜不雅,而滋味且佳,同阳羡山芥茶无二别离。采摘近夏不宜早,炒做宜熟不宜生,如法可贮二三年,愈佳愈能消食、醒酒,此为最者。 这里的温州实指永嘉瓯水沿岸。二徐的两首诗阐明南宋茶山堂尚留存着唐代的茶树(“片山唐国赐,茶有数根留”),上述资料配合印证了温州在唐代已有茶叶生产的史实。 与建茶、日铸茶、卧龙茶等茶叶比拟,南宋温州茶叶并不着名。莳植面积不如柑橘,不外茶叶生产也是民间的一项紧张副业。徐照《春日曲》:“中妇扫蚕蚁,挚篮桑叶间,小姑摘新茶,日斜下前山”,为我们显现了春日农村农妇们采撷桑茶的繁忙情形。 星郎复持节,垂榻待君来。又辞闽溪酒,因沽谢屐苔。 天寒松子落,腊月茗花开。鹤发伤离绪,那堪节物催。 ――徐玑《送朱学谕游建上赴陈提举约》 在腊月(农历12月)送别时节,徐玑留意到身边的茶花正在绽放。徐照《重题翁卷山居》:“新茗一瓶蒙见惠,家童言是社前收。”标明种茶采茶也是翁卷从事的农事之一。赠予给徐照的新茗是社前茶,社指春社,春社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离立春约四十天摆布。社前茶采得比明前茶还要早些。赠予茶茗应该是伴侣间情感诚挚的表示,“昨来曾寄茗,应念苦吟心”(徐照《访不雅公不遇》)。别的,也有赠予茶盏的: 色变天星照,姿贞蜀土成。视形全觉巨,得手却如轻。 盛水蟾轮漾,浇茶雪片倾。价令金帛残,声击水冰清。 扫除忘衣袖,留藏有竹。入经思陆羽。联句待弥明。 贪动丹僧见,从来相府荣。情感当爱物,随坐更随行。 ――徐照《谢薛总干惠茶盏》 盏是一种浅而小的杯子。由诗可见,所赠茶盏产于四川(“姿贞蜀土成”),比一样平常茶盏要大一些(“视形全觉巨”),但质地很轻(“得手却如轻”),盛了水茶盏宛如一轮明月(“盛水蟾轮漾”),茶盏的声音也很响亮(“声击水冰清”)真是一件价值千金(“价令金帛贱”)。作者以为这只茶盏可以写入陆羽的《茶经》中(“入经思陆羽”),还可以找一位像弥明那样的人做一首联句诗(“联句待弥明”)。作者将此茶盏带在身边,非常保护(“情感当爱物,随坐更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