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当代新儒家与“整理国故活动”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1919年12月,胡 适在《新青年》第7 卷第1号上颁发 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明白提出 了“评判的态度”以及“重新估定统统代价”的主张,从而高屋建 瓴地 订定 了“整理国故”的引导头脑。同时,他还 体系完备地揭 了“研究题目、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标语,提要挈领地说明 了“整理国故”的宗旨。缘此,一场在民国时期不胫而走的“整理国故活动”而起。 胡 适提倡“整理国故活动”不久,即如巨石投浪,在民国知识界引发 了阵阵的轩然大波。围绕着提倡“整理国故”的须要与否以及要领是否恰当,无论是名士巨擘,抑或是学界新秀,也无论是敌是友,均本着各自对局势与治学的判定和见解,公然或暗里地颁发 了不少或同意或阻挡的意见,诚可谓批驳各异、莫衷一是。时人就曾不雅察到:“新头脑与白话文学产生不一两年,国粹活动就隐隐地抬起头来 了。到如今,国粹活动的声浪一天高似一天。吠影吠声的虽然许多,而持猛烈的阻挡意见的亦颇不少。”[1]在这些阻挡声中,当代新儒 家的报复是相称突出的。鉴于已往较少有研究者留意到这一题目,本文拟就此做一番探究,以求有所裨益于这方 面研究的拓展。 一 “整理国故活动”之以是遭到当代新儒 家的猛烈品评与报复,起首在于二者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大相径庭。 如上所述,“整理国故活动”是胡 适等人在五四新文化活动中提倡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工具的一场学 术活动。它影响遍及、组成庞大,但就此中坚主体而言,无疑是那些深受胡 适影响的新文化派学者。他们主张安身于“评判的态度”,去“重新估定统统代价”,胡 适自己就说:“在我看来这个[新文化]活动中紧张的一环,便是对我国固有文明作有 体系的严厉批驳和改革” [2](P175)。由此可见,“整理国故活动”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是一种光显批驳态度。毛子水乃至直截 了本地论断:“国故是已往已死的工具”[3]。顾颉刚也开门见山地表现:“我要使古书仅为古书而不为当代的知识,要使古史仅为古史而不为当代的政治与伦理,要使昔人仅为昔人而不为当代头脑的权势巨子者。换句话说,我要把宗教性的封建经典――‘经’整理好 了,送进 了封建博物院,剥除它的尊严,然后旧头脑不克不及再在新期间里连续下去”[4](P28)。而作为“整理国故活动”的始作俑者,胡 适更是曾以“捉妖打鬼”一词来归纳综合“整理国故的目标与服从”。他还说:“我以是要整理国故,只是要人明确这些工具本来‘也不外云云’!原本‘不外云云’,我以是还他一个‘不外云云’。这叫做‘化神奇为臭腐,化奥妙为寻常’”[5](P105-106)。他厥后且叹息说:“‘冲破枷锁,吐弃国渣’固然是我的最大功劳。所惜者冲破的尚不敷,吐弃的尚不敷耳”[6](P679)。 而与此相反,当代新儒 家则夸大对传统文化应抱有“怜悯与敬意”。因此,当“整理国故活动”将“国故”视为“已死的工具”或应“送进博物院”的“骨董”时,他们天然无法容忍。熊十力便曾经责怪说:“今人对旧学不雅念,除鄙弃掉臂外,只有玩骨董之生理”[7](P176)。马一浮也谆谆教导其门人曰:“诸生欲治国粹,有几点先须辨明,方能有入。一、此学不是琐屑断片的知识,是有体 系的,不成当成杂货。二、此学不是陈旧呆 板的物事,是生动泼的,不成目为骨董”[8](P5)。今后, 唐君毅更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花果飘荡”归罪于“整理国故活动”。他说:“中国五四活动以来盛行之整理国故之标语,亦是把中国从前之学 术文化,统于一‘国故’之名词之下,而难免视之如字纸篓中之物,只待整理一番,以便归档备案的。……于是统统对中国粹 术文化之研究,皆如只是凭吊奇迹。这一种不雅念,我们起首恳请大 家将其去掉” [9](P480-481)。牟宗三也说:“我们的文化不是个死的,而是个如今还在世的生命,还必要搏斗、要本身做主往进步。如果把我们的文化限在已往,而只规定为考古的 范畴,直成 了死的骨董,如许不是把中国文化当作活的文化,这种态度基础上便是错误的,骨子里便是以为中国文化是死的、如今已不存在 了。……这个态度自身便是个不放在眼里中国文化的态度,是相称不和睦的” [10](P90)。 概言之,当代新儒 家以为胡 适等人通过“整理国故活动”这种“考骨董”的方法,只能求证“死的汗青”,厥后果“必不成免地会造成文化心灵之闭塞和文化生命之委顿”[11](P5),以是必需果断抵 制。 二 当代新儒 家之以是猛烈报复“整理国故活动”,还在于二者对儒学的评价有着基础的差别。 客不雅来看,“整理国故活动”固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光显的批驳态度,却也并非所谓的“通盘反传统”。他们重要打击的是恒久处于正统职位的儒学,而对付其他学说尤其是先秦诸子学却是予以 了鼎力大举的弘扬。早在留美期间,胡 适就在日志中诘责道:“吾国古代之学说,如管子、墨子、荀子,独不成与孔、孟并尊耶?”[12](P91)今后,他更是选择 了先秦诸子学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 向。在他看来,中西文明的结 合点正在于突破儒学的桎梏而使诸子学说得以彰显。在其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的导论中,他便写道:“我确信中国哲学的未来,有赖于从儒学的道德伦理和理性的枷锁中得到解放。……儒学曾经只是盛行于古代中国的很多敌对的学派中的一派,因此,只要不把它看作精力的、道德的、哲学的权势巨子的唯一源泉,而只是在绚烂的哲学群星中的一颗明星,那末,儒学的被废黜便不成题目 了。换句话说,中国哲学的将来,好像大有赖于那些巨大的哲学学派的规复,这些学派在中国古代一度与儒 家学派同时盛行。”他而且还明白表现:“就我本身来说,我以为非儒学派的规复是绝对必要的,由于在这些学派中可望找到移植西方哲学和科学最佳结果的 合 适泥土。关于要领论题目,尤其是云云。……因此,新中国的责任是 鉴戒和 借助于当代西方哲学去研究这些久已被忽略 了的本国的学派。……如许,也只有如许,才干使中国的哲学 家和哲学研究在运用思索与研究的新要领与东西时感触问心无愧。”[13](下册P775-776) 就《先秦名学史》的内容来看,胡 适确着实很大水平上彰显 了诸子学说。而在此底子上撰写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卷上》,则更是完全冲破 了独尊儒 术的传统学 术格式。对此,胡 适暮年仍非常自得地说:“我那本著作里至少有一项新特性,那便是我[不分‘经学’、‘子学’]把各 家头脑,等量齐观。我把儒 家以外的,乃至反儒非儒的头脑 家,如墨子,与 孔子并列,这在一九一九年[的中国粹 术界]便是一项小小的革命”[2](P210)。他还自我评价说:“‘在当代的中国粹 术里’,这一个变化简直与西洋头脑史上,把地球中央说转 向太阳中央说的哥白尼的头脑革命一样。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真也是计划搞出个详细而微的哥白尼革命来。我们在学 术研究上不再独崇儒 术。”[2](P249) 除 了胡 适之外,钱玄同、顾颉刚等“整理国故活动”的积极到场者同样也对传统儒学的统治职位提倡 了挑衅。钱玄同即曾论断:“ 孔二老师的徒子徒孙固然充满天下,但是他白叟 家底职位着实跟墨老爹、 庄老师这班人是同等的”[4](P281)。顾颉刚也提出:“研究中国的古学和古籍,不得不从诸子入手,俾在诸子方 面得到 了真确的不雅念之后再去治经。子书职位的紧张,于此可见。”[14](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