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大漠佛画—党项篇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党项是中国古代西北民族羌族的一支,称党项羌。 南北朝末期(6世纪后期)开始运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其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隋书·党项传》纪录: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律,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猎以供食,不知稼墙"。也就是说早期的党项人不事农业,衣、食、住皆仰赖畜牧,天笔墨历法,以草木枯荣盘算光阴,崇敬天神,死后火化。党项人尚武而勇猛。同氏族的人须相互帮忙,当受到外族人伤害时,必需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对头,才干规复常态。别的。党项人还特殊崇尚白色,故自称“明白上国”。党项诸姓部落中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离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部,称为党项八部。此中拓跋氏先世本出自鲜卑族拓跋部,后成为党项诸部中的一部,在党项诸部中最为强大。 隋开皇四年(584)有千余家党项羌人归属 隋朝。次年,党项首领拓跋宁丛等,各率部落到旭州(今甘肃临潭县境)哀求内附,隋朝授拓跋宁丛为上将军。开皇十六年(596)党项首领打击会州(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兵败纷纷降附,并遣子弟入朝谢罪,向隋朝贡。唐初武德中(618~626)党项相率归属 唐朝。太宗贞不雅三年(629)唐朝南会州都督郑元?招谕党项归附,党项首领之一细封步赖率所部归唐,唐朝在其他设轨州(今四川松潘县西),授细封步赖为刺史。其他党项部落,亦纷纷相应,唐朝又设崌、奉、岩、远四州,并以本来各部酋长别离担当各州刺史。贞不雅九年(635),唐下诏遣使开河曲地为16州,党项内附者34万口。其时曾与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结为姻亲的党项拓跋部酋长拓跋亦辞,也在与唐作战兵败、众叛亲离的环境下归附唐朝。唐就其地分设懿、嵯、麟、可等32州,任命归附的部落首领作刺史,以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受松州都督府控制。 唐初崛兴于西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日益向外扩张,北上并灭了吐谷浑,并侵袭威逼党项羌。散居在今甘肃南部和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自愿哀求内迁,唐移静边州都督府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县),辖下的25个党项州,也随着一道迁移。党项原住地为吐蕃霸占,留下来的党项住民为吐蕃贵族所役属,吐蕃称这些报酬"弭药"。 唐中叶"安史之乱"后,由于产生了吐蕃、党项、吐谷浑等族团结对唐的打击,唐延采用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发起,把散居在灵、盐和庆州一带的党项羌部落迁到银州(今陕西米脂县)以北、夏州(今陕西横山县)以东地域。今后,搬家在庆州一带的党项羌部落叫做东山部落;搬家在夏州一带的党项羌部落叫做平夏部落。当时另有局部党项羌人一度东进到石州(今山西离石县)。内迁后的党项羌由于其定居的陕北、河套一带,秦汉以来已是汉族封建文明生长的地域,党项羌人民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人民在经济、文化方面产生密切的来往,生产力生长很快。党项羌从这时起,进入阶层社会。唐朝末年,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到场弹压黄巢农夫叛逆军的 军事举措。唐朝以夏州为定难军,以拓跋思恭为节度使,册封夏国公,再赐李姓。今后党项族便据有银、夏、绥、宥、静五州(一说四州,无静州)。历经五代,党项拓跋部使用藩镇争战、朝代更替的时机,渐渐生长强大本身的气力。到后周末年,已经形成一个以夏州为中央的地方盘据权势。宋朝初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即附宋,并助兵对北汉作战。宋朝亦对夏州李氏政权衽羁縻统治。太宗平静兴国五年(980年)传至李继棒,产生了党项贵族内部争取权位的斗争。平静兴国七年,李继捧率族人投附宋朝,献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宋封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留居都城,党项族内部由此引起了急剧的破裂。继捧弟李继迁采用部下张浦的建策,带领贵族逃入夏州东北300里的地斤泽,抗宋自主。 从宋平静兴国七年开始,党项在首领李继迁的向导下颠末了20余年的开辟征战,占据灵州之后,创建了牢固的按照地。厥后又颠末了李德明(继迁之子)与宋、辽30年的宁静相处,休养生息,以及德明与吐蕃、回鹘的征战,向西扩张,遂奠基了李元昊创建西夏王国的底子。 宋宝元元年(1038)德明子元昊正式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创建了以党项羌为统治民族的王国,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开国后,根本上接纳了唐宋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制度。其权势不时生长,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边境周遭2万余里。大要上包罗今宁夏、甘肃人武部及陕西、内蒙古一局部地域。 元昊开国标记着党项社会已经封建化。西夏王国从景宗元昊,到末主李睍共传十帝,历时190年,于公元1227年为蒙古所灭。党项人在抵抗外族的战役中非常坚强猛烈,曾多次打败辽、宋部队,乃至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6次攻打西夏也未竟全功。 西夏有畜牧业、农业、制盐业、修建业、手产业和贸易,其统治制度为蕃汉分治,有蕃官和汉官。国度制定有成文法典,实验科举制度,还创建了强盛的骑兵和步兵。1036年,西夏仿汉字创制西夏文,并汇编字书12卷,定为“国书”,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誊写。为便利人们学习西夏文,还印行了字典。这些字典以及一批释教经卷和手书作品,在内蒙古西部地域多有发明。西夏国的范畴是草原、西域和中原地域彼此接洽的多角地带,这里是多种文化彼此交换会合的地域。因此,中原的汉族文化、南方的草原文化以及西方的文化都对党项族有深刻的影响,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文明。 党项族笃信释教,其释教艺术颇闻名。鄂托克旗的百眼窑石窟寺是西夏壁画艺术的宝库。在额济纳旗黑城、绿城子发明的西夏文佛经、释迦佛塔、彩塑菩萨等,是荒原中的庞大发明。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内蒙古额济纳荒原发明了大批西夏文物。闻名的有黑城遗址出土的西夏彩绘、彩塑和文书、佛经,绿城遗址的古庙、西夏墓群及彩塑,在干枯的湖泊或河流两岸还发明很多西夏人废弃的乡村、农田和水利办法遗址。这些发明昭示着西夏国南方地域昔日的繁荣。在黑城遗址中出土闻名的西夏笔墨典《音同》与《番汉适时掌中珠》,使西夏文研究者得以识读西夏文资料。在黑城遗址中出土的西夏文、华文佛经残页,是用雕版印刷的,佛像和经文镌刻得极为奇丽端在。 西夏于1227年亡于蒙古汗国,其都城四周因两边重复争取,战役非常猛烈,使西夏文物丧失很大,故传播至今的为数不多。在内蒙古西部地域,由于较早为蒙古军所攻占,以是城址保管较好。加之天气干燥,火食稀疏,很多西夏文物得以保管下来。在巴盟临河市高油房西夏古城中,出土大量西夏货币以及金银器窖藏和西夏文铜印。这座古城位于蒙古高原通过河套进入宁夏平原的交通要道上,这些文物预计是西夏人仓猝退却时掩埋的。在伊盟鄂托克旗百眼窑石窟内亦发明西夏中期的释教密宗壁画,为贵重的艺术作品。别的,曾在额济纳旗小庙遗址中发明15尊玄门人物塑像,工艺程度极为高明,也为研究西夏的宗教环境提供了新资料。而从绿城寺庙中的彩塑佛像残件阐发,得知雕像是用丝麻混土或草拌泥制胎,然后涂上矿物颜料,以是能在荒原中历经800余年而不朽坏。分页标题#e# 西夏墓葬除小型火化墓外,在伊盟准格尔旗还发明砖室壁画墓。在额济纳旗黑水城发明塔墓,内有僧人遗体坐于高台上,这是一种奇特的葬制,应与释教密宗仪轨有关。 在伊盟伊金霍洛旗,发明酱褐釉剔花瓷器,造型古朴,斑纹大方,是西夏陶瓷工艺品中有特色的佳构。在阿盟阿拉善右旗的曼德拉山,发明很多党项族早期的岩画,有家属图、狩猎图和放牧图。在内蒙古西部地域,还发明很多西夏时期的帛绘彩画残片、铜镜、符牌、文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