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部族—库莫奚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库莫奚族称始见于公元388年(北魏登国三年),然而这一称呼的出现,应在4世纪中叶宇文部被慕容皝攻破后不久。自此以后,史书上有了不中断的纪录,直到13世纪其族名才消散,前后存在近千年。
库莫奚族源出东胡,为鲜卑宇文部之后,与契丹本是本家异部,北魏登国年间与契丹分散后,各自形成为一族。然而史书对其族源的纪录并不完全同等,因今后人众说纷坛,至今尚无同等熟悉,综合史载可归纳为二种说法,一种是“东胡之种”,“东部鲜卑之别种”,“东部宇文之、别种”,可列为鲜卑说;另一说即“本匈奴之别种”的匈奴说。现实史书的差别纪录并无本色性的差异,只是夸大的偏重点差别。由于宇文部为东部鲜卑的一支,鲜卑源出东胡;而宇文部内确有不少人出自匈奴血统,但他们早在2世纪时已自号鲜卑,在厥后数百年鲜卑族的生长历程中,他们已完全鲜卑化了。
库莫奚一词是鲜卑语音译,为本日蒙古语“沙”、“沙粒”、“戈壁”的意思。从寄义臆测,这一族称当因其境内多戈壁而得名。到隋代时,省去库莫,单称“奚”,今后单一的“奚”字就成了族称。
库莫奚在其存在的近千年里,履历了艰巨曲折的形成与生长、衰落和与它族融合的历程。大要说来,4世纪中叶至7世纪初,是其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初期,即在与契丹“分背”前后,他们以部独自运动,每部有部长(俟斤)一人主其事;厥后在对外的争战中渐渐形成了部落同盟,凡五部,阿会氏为同盟酋长,五部皆受其节度。五部为:辱纥主、莫贺弗、契个、木昆、室得。“莫贺弗”本系东胡族系酋长的称呼,“木昆”为女真语和今达斡尔语“氏族”之意,据此推测,这些部是由五个血缘氏族生长而来的,这一时期他们漫衍在弱洛水(今西拉木伦河)南,和龙(今辽宁省向阳市)北的今老哈河道域,过着“善射猎”、“随逐水草”的狩猎、游牧生存。从388年北魏拓跋珪掠其“马牛羊豕十余万”看,他们的畜牧业已有相称生长。正是有这种生长,他们在北魏后期成了北魏的疆域之患。
公元7世初至9世纪中叶,是库莫奚族的生长、壮盛时期。在这一阶段,
军究竟力与契丹半斤八两,偶然还稍过之,被唐并称为东北“两善”。固然畜牧和狩猎业还是社会生产的重要部分,但农业已在一些居住河谷的部落中出现,部落构造也差别于从前,五部已更名为阿会部、处和部、奥失部、度稽部、元俟折部。更名原委今已不克不及全知,但从“阿会”本为此前同盟酋长
姓氏而变为部名来阐发,一些显贵家属或氏族已成了摆布部落的权势。不但云云,其部落同盟的“君长常以五百人持兵卫牙帐”,这种常备卫队的
出现,标明王权已暗暗地发生,奚族的氏族社会已处于崩溃阶段。生齿也有了敏捷增长。史载唐大中元年“北部诸山奚悉叛,卢龙张仲武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这个数字大概有些夸大,但这时奚族有众数十万应是靠近史实的。地区已不限于老哈河道域,已东接契丹,西至突厥,南拒白狼河,北到霫国。即有了东达今辽宁省阜新市四周,西到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以南一带,南抵大凌河,北过西拉木伦河与霫族为邻的宽大地区。奚族在这一时期有云云生长变革,除了内部因素外,其与邻族和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来往,是一个非常紧张的外部因素。早在北魏时期,他们就常遣使朝贡北魏,岁致名马文皮;又“每求入塞,与民生意业务”。其间一度役属突厥,但至东魏武定末,仍坚持与中原王朝的来往。
隋朝创建后,不久又每年派人向隋朝贡,与隋有了政治上、经济上的接洽。降至李唐,奚与中原的干系进入一个新阶段。唐武德(618—626)中,它们遣使入
唐朝贡。648年(唐贞不雅二十二年),奚酋可度者率众“内附”,唐太宗李世民乃于其地置饶乐都督府,拜之为使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府都督,封楼烦县公,赐姓李氏,并在奚五部地设五州,即以阿会部为弱水州,处和部为祁黎州,奥失部为洛环州,度稽部为太鲁州,元俟折部为渴野州,委任各部辱纥主为刺吏,皆隶饶乐府,府由营州东夷都护府辖领。可度者死后,奚对唐时叛时服,然与唐王朝的干系自此以后增加了新的内容。如唐万岁通天年间奚酋李大酺到场契丹李效忠发动的营州反唐起事,又与契丹一同转附突厥,但到唐玄宗即位后,即遣使至唐请降,哀求复置营州都督府;玄宗不咎既往,以饶乐郡王、左金吾卫上将军、饶乐府都督授之,并“诏崇室出女辛为固安公主,妻大酺”,大酺于次年亲至长安结婚。720年大酺在与契丹可突于争斗中殒命,其弟鲁苏代立。唐不但让他袭兄之官爵,又以盛安公主女韦为东光公主妻之,旋改封为奉诚郡王。
公元730年,可突于胁奚众附突厥,鲁苏不克不及制,走投榆关(今河北省抚宁县榆关镇,或说山海关)。传至延宠为奚酋,唐又封其为饶乐府都督、怀信王,以宗室女宜芳公主妻之。
政治上的精密干系,促进了奚族与中原地域经济、文化接洽的增强。
公元717年唐玄宗复置营州都督府后,都督宋庆礼在任期间,在奚和契丹地域“开屯田八十余所”,把中原的农作物、先辈东西和耕耘技能流传到奚地;他“又集胡商立邪肆”,生长经济交换。如许,几年后,在奚族一带地域出现了“仓唐充,居人蕃辑”的繁荣情形。另方面,在频仍的政治来往中,奚族的名马等土特产物以贡物情势进入中原
地域,而中原地域的金帛等物以回赐名义传入奚族社会。据载,奚族在与唐干系精密时期,“每岁朝贡不停,或岁中二三至”,每次常派出数百人至幽州,进入长安的酋渠也有几十人;而唐王朝的回赐,每次或“帛十万”段,或“赐物一千五百疋”。可见属于这类情势的经济交换,数目是相称可不雅的。正是由于上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接洽,鞭策和加快了这一时期奚族社会的生长。9世纪中叶以后,奚族由壮盛转入衰落和与它族融适时期。这里所说的衰落,是指它作为一个族体独立性的丧失息争体,若就奚人的生产和生存而言,则仍在连续生长。奚族衰落的迁移转变点,在唐咸通年间(860—874)。本来“好与契丹战役”的奚族,在847年反唐变乱中受到严峻打击,而契丹却因在842年由附回鹘转归唐朝后,至减通中“部落寝强”,契丹人此时便乘机开始了对奚族的打劫。钦德为契丹酋后,在唐光启中(885—888)“乘中原多故,北边无备,遂蚕食诸部,达靼、奚、室韦之属,咸被驱役”。契丹役属奚后,施行苛暴政策,奚人怨愤,其酋去诸率数千帐奚人西徒妫州(州治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北山奚遂分为东奚、西奚。今后,奚人不时起来抵抗契丹的民族克制,契丹贵族为此多次发兵征讨,阿保机任挞马狱沙里后就曾频频诛讨奚人。他为可汗后,鉴于奚族叛服不常,于911年又亲率雄师对奚族举行大范围弹压,先霸占西奚,接着分兵征讨东奚,将其征服。颠末这次极重打击,奚族不敢再抵抗,只得举族臣服于契丹,今后奚族完全丧失了独立职位,酿成契丹贵族统治下的一个部族。在这以后,契丹贵族对他接纳“抚其帐部,拟于国族”;将奚王府所统奚众与契丹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同列为四大部;答应奚五王族“世与辽报酬昏(婚),因附姓述律氏中”。在这一政策下,奚族开始了被契丹同化的历程。在有辽一代,奚人的职位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是被契丹人征服的被统治民族,另一方面其职位仅次于契丹人,被契丹贵族使用作为对内弹压别的被统治民族的抵抗和对外与
北宋等抗衡的东西。分页标题#e#
奚族在由一个独立民族变化为被统治民族的历程中及其今后以后,社会构造变革很大。只管部的构造至辽末还存在,然而不但名称、成员与前差别,并且契丹贵族又将在历次征讨中的奚降俘户另组编8个新部。五代史书记奚五部为阿苔部、嚼米部、粤质部、奴皆部、黑讫支部,《辽史》作遥里、伯德、奥里、梅只、楚里部。据近人研究,他们与唐时五部的对应干系为,阿荟、伯德部即阿会部,啜米、楚里即处和部,粤质、奥里部即奥失部,奴皆、遥里即度稽部,黑讫支、梅只部即元俟折部。新组编8部的环境是:923年阿保机弹压了胡损向导的奚人叛逆后,以奚府给役户、诸部隐丁及流散,置堕瑰部。该部与奚原五部在辽被称为奚王府六部五帐分,由奚王向导,隶辽北府。994年(统和十二年)辽圣宗对六部举行改组,将梅只、堕瑰二部并入奥里部,另以奚王府二克的主座、士兵及其眷属分置南克、北克二部,合为六部,另七部为:迭刺迭达部、乙室奥隗部、楮特奥隗部、撤里葛部、窈爪部、耨怨爪部、讹仆括部,他们皆不归奚王府控制,隶辽南府。前3部系阿保机以俘获奚户置,后4部为辽圣宗以阿保机伐奚时“籍入宫分”的乞降奚户分置。由于契丹开国后敏捷封建化,历代契丹贵族器重生长农业,奚人在这一潮水中固然尚未完全离开畜牧生存,但谋划农业的越来越多,并且将地皮租给汉人耕作。早在唐末,西奚已“颇知耕作,岁借边民荒地种穄”。到了辽圣宗时,北宋王曾出使契丹,进入奚境看到“居人草庵板壁,亦务耕作”,且“善耕作”。60年后苏颂出使契丹将途中所见作诗形貌:“农民耕耘遍奚疆,部落连山复枕岗。种粟一收饶地力,开门东向杂夷方。田畴高下如棋希,牛马纵横似谷量。”又在诗下注说,“间之皆汉人佃奚土”。手产业也有相称生长,所制大车著名于世,誉称“奚车”;时“契丹之车,皆资于奚”。可见,奚族在辽代部落构造虽被契丹贵族支解得七零八落,但其社会生产却比前有了很大生长。
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起兵反辽,奚人站在契丹人一边维护辽朝统治。在辽行将覆灭之际,奚王回离保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即是1122年(辽保大二年)在南京(今北京市)拥立耶律淳为帝,创建北辽,妄图拯救辽朝的死亡。当女真人入居庸关后,北辽上下北逃,回离保走保箭笴山,网络奚、渤海、汉三族丁壮为兵,开国称帝,自号奚国天子。这是奚族汗青上创建的第一个政权,也是末了一个政权。它只存在了数月,在金兵围剿下溃败,回离保被部属所杀。女真贵族在灭辽历程中,对奚人接纳先是把霸占地域的奚人降为仆从,编入猛安谋克;后对归附的奚人,各置猛安谋克领之。如许,奚各部构造在金初就被打乱了。由于金国军事打击接连取得胜利,九猛安奚军被“徙于山西,后分迁河东”。接着在金太宗、熙宗两朝将大批女真人南迁时,不少奚人同时被搬家中原地域,使奚人疏散各地。以是到了金世宗大定年间,奚五部部名已酿成了姓氏,即遥里氏、伯德氏、奥里氏、梅知氏、揣氏。奚人在金代的职位比辽时低下得多,激起宽大奚人不满。
公元1160年契丹撒八、移刺窝斡等率众反金,不少奚人参加了反金步队。公元1162年金世宗在弹压这次叛逆时,对对峙抵抗的奚人接纳了极其蛮横的方法,“尽杀其夫君,以其妇女童孺分给诸军”。面临这种残酷的民族灭尽政策,有的继承对峙斗争,有的亡入原北宋境内或北逃。金世宗为防备奚人再次聚集反叛,又将六猛安奚人分迁到咸平、临潢、泰州等地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将一局部女真人移居奚地,实验分开统治。原本,一局部奚人在辽代与契丹人通婚历程中已被契丹人同化,别的大多数也在与汉和渤海等族人杂居历程中民族特色越来越少,女真贵族逼迫奚人疏散迁徒,使他们在更大的范畴内与汉和女真等族错居杂处,以是到了12世纪后期,奚人敏捷被女真人同化和与汉族融合。金代以后,再不见汗青上有奚人运动的纪录。综不雅奚人去处,一局部被女真同化,大局部与汉人融合;而早先被契丹和厥后被女真同化的,多数在金亡后也参加了汉族配合体;在金末居住东北地域的,又有相称一局部参加了蒙古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