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草原高歌—柔然篇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柔然系东胡苗裔,与鲜卑同源。但也有纪录说柔然是"匈奴之裔"、"匈奴别种"、"塞外杂胡"。传说柔然鼻祖名木骨闾(3世纪后半叶),是鲜卑拓跋部的仆从。子孙接纳与鼻祖之名声音相近的郁闾为氏。木骨闾之子车鹿会开始拥有部众。4世纪中叶起自称柔然。其族称,北魏太武帝改用音近而有褒义的蠕蠕;唐修《晋书·载记》称为蠕蠕;南朝称为芮芮;齐、周、隋史书中称茹茹,大概是厥后柔然族本身彩的汉字名称。柔然等字的原义,工具方学者有种种推测,以为泉源于古蒙古语的"英明"或"规则",阿尔泰语的"异国人"或"艾原"等等,尚无定论。18世纪中叶以来,工具方学者恒久争论拜占廷汗青上的阿瓦尔人是否即被突厥死亡后西迁的柔然族题目,比年多数学者倾向于必定这个说法。 自鹿会的后代社仑开始创建军法,以千报酬军,置将一人;以百报酬幢,置帅一人。作战先登有赏,儒弱退却者以石击首杀之。柔然自此强盛起来,吞并高车和匈奴余种。北魏天兴五年(402)社仑自称可汗。可汗原是鲜卑族对朱紫的尊称,社仑起首把它用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以后突厥、回想、蒙古等族都相沿下来。柔然立汗国以来的制度,除立军法,学习中原立法,初具范围以外,总的说来,与中原比拟,其"国政疏简"。魏宁静五年(464年),可汗予成开始用汉字建年号。6世纪20年代,可汗阿那环又仿北魏制度,创建一些官员。柔然族原信萨满教,以后曾传人释教,北魏僧人法爱作过柔然的国师。同北魏的干系柔然与东方的北燕和西方的后秦和亲,赠予马匹,还颠末吐谷浑益州,与南朝的宋、齐、梁通好。其目标都是为了管束北魏,以便向南打击。柔然夏日疏散部众畜牧,秋季马畜肥壮,就背寒向暖,进入北魏境内,夺取所需粮食和物资。大檀原统别部镇守西界,能得众心,被推戴为河汗,多次打击北魏。北魏始光元年(424)。大檀率6万骑深入云中,霸占盛乐宫(什翼犍建都之地,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魏太武帝亲身抵抗,被柔然骑兵包抄五十余重。柔然成为北魏北面的严峻威胁。从始光元年至平静真君十年(424~449),太武帝在灭赫连夏、北燕、北凉的历程中,同时与柔然斗争,七次率军分道打击柔然。太武帝自动出击柔然,取得庞大胜利。魏军舍弃辎重,轻骑进步,到达栗水(克鲁伦河)。大檀大北西走,部落四散,牲口布野。太武帝沿栗水西进,过汉将窦宪故垒,驻军兔园水(土拉河),分兵追击,北过燕然山(杭爱山)。原服属柔然的高车诸部也变节柔然,柔然三十余万降服佩服,被俘获兵马百余万匹。高车部落的变节,以后经常成为柔然内涵的威胁。太武帝以后,文成帝和文献帝在位时间不长,也都曾亲身统兵出征柔然,两边互有胜败。文献帝皇兴四年(470),北魏又一次大北柔然,斩首五万级,降者万余人。北魏在出击之外,还致力于防备。自魏明元帝泰常八年(423)修筑长城,东起赤城(河北赤城),西至五原(内蒙古包头西北),到5世纪30年代初,已先后在河套以北自西而东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6镇,派兵戍守,以拱卫京都平城。北魏与柔然并非始终处于敌对状态,在战役间歇时,曾友爱相处。文成帝的母亲景穆帝祀,就是柔然人郁久闾氏。柔然人在北魏朝廷中居文武高位,以及与鲜卑贵族结为姻亲的人不少。魏孝文帝即位后,冯太后执政。看待柔然,几多改变了太武帝以来的武力打击为主的政策。孝文帝自己也曾表现:"兵者凶器,圣王不得已而用之",主张制止对柔然用兵。柔然也改变目标,对北魏以媾和为主,如魏承明元年(476)二、五、八、十一月4次遣使,魏太和元年(477)三次遣使。另一方面,柔然权势开始向西扩张,魏宁静元年(460)吞灭高昌;魏皇兴四年(470)打击于阗。于阗向北魏求救,说西方诸都城已服属于柔然。北魏以路途迢遥,没有派兵。延兴二至三年(472~473),柔然又连连打击敦煌,钻营切断北魏通向西域的商路。魏孝明帝熙副产物(516~517),柔然可汗丑奴遣使于魏,态度高傲。朝廷有人主张不予复书,未被采用。北魏对柔然的态度薄弱虚弱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