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中国头号大姓,也是天下第一大姓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李姓约占汉族生齿的7·94%,拥有生齿快要一亿,是当今中国头号大姓,也是天下第一大姓。有人估算,当天下上全部的李姓人并排站在一起时,可以或许围绕地球一圈
半。
那么,李姓源于何时何地何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所撰的《新唐书·宗室世系》说:“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思成,历虞舜、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名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冒犯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避祸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医生,家于苦县。”引文中的“皋陶”,是古代东夷族首领;“大理”,为古代司法主座;“陈国”,在今河南淮阳;“伊侯之墟”,即伊侯曾经居住过尔后已经疏弃了的地方,当因伊河而得名,而伊河在今河南省西部,起源于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向,经嵩县、伊川,在偃师县杨村四周入洛河,故其地望应在河南西部的伊河道域;“木子”即木本植物的果实,也就是树上结的果;“苦县”,古县名,治地点今河南鹿邑东。又据清人张澎《姓氏寻源》:“理、李字古通用”。由此可以归纳综合为: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在尧时任大理,厥后代历虞舜、夏、商三代,世袭此职,于是便以官名命族名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劝殷纣王纠正错误而遭杀害,其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豫西的伊侯之墟隐蔽起来,靠采食树上的果实充饥,因而保全了性命,然后到豫东鹿邑县安家落户;为了感谢“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躲避殷纣王的追捕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李利贞的十五世孙是李耳。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为老子,生于苦县历乡曲仁里,周平王时做过办理藏书的史官。这阐明李氏自商末形成后恒久居住在鹿邑。李耳的嫡孙李昙,有四子,因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两支:宗子李崇,任陇西(治地点今甘肃临洮县)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房;四子李巩为赵郡(治地点今河北邯郸市西南)房。厥后,陇西房分为三十九房,赵郡房分为东、南、西三组,繁衍兴盛,人丁旺盛,都成为本地的王谢望族。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内,即《史记·老子列传》中所云:老子后代李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约莫自东汉开始,李氏连续有人徙居西南地域,至唐宋时期生长成为大族,并有不少人融入本地少数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天下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台甫门望族,被视为最高贵的士族;但在唐从前李氏重要是在南方生长,在长江以南仅漫衍于局部地域。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壮盛时期,统治近三百年,李氏作为‘国姓’,显贵之至,因而生齿得到了极大的生长。仅就唐宗室而言,高祖李渊有二十二子,分为十五房,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子,高宗李治有八子,中宗李显有四子,睿宗李旦有六子,玄宗李隆基有二十三子,肃宗李亨有十四子,代宗李豫有二十子,德宗李适有十一子,顺宗李诵有二十二子,宪宗李纯有二十子,穆宗李恒有五子,敬宗李湛有五子,文宗李昂有二子,武宗李炎有五子,宣宗李忱有十一子,懿宗李崔有八子,僖宗李儇有二子,昭宗李晔有十七子,宗室共四十一房;尚有宗室宰相十二人,陇西李氏宰相十人,赵郡李氏宰相十七人,又分出很多支脉。别的,凡唐初追随李渊、李世民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以及厥后有功于唐朝的一些人,均被赐从唐朝国姓李氏。被赐为李姓的有徐、邴、安、杜、胡、弘、郭、麻、张、董、罗氏及少数民族的鲜于、阿布、阿跌、舍利、朱邪氏等,也为李姓扩充了生齿。唐代《新集天下姓氏望族谱》称,渭州陇西郡十三姓之首为李氏,鄂州江夏郡七姓之首为李氏,赵州赵郡七姓之首为李氏,冀州渤海郡二十八姓有李氏。宋代的《广韵》载,李氏的郡望有十二个: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襄城、江夏、梓潼、范阳、广汉、梁国、南阳。李氏支庶既蕃,子孙必众,播迁必广,因此遍布天下各地。据《李氏族谱》纪录,李氏在唐代南迁重要有三次:一次在唐朝初期,李氏局部人南迁,此中有河南李氏于唐高宗总章年间【668---670】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发漳州,是为李氏入福建最早者;第二次是“安史之乱”【756---763】时,“中原鼎沸,衣冠南走”,又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边;第三次从唐末黄巢大叛逆至五代,因中原地域恒久动乱,李氏有自长安转道开封再迁往福建者,也有自河南固始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他们在莆田、晋江等地定居,后分支宁化、上杭、邵武、清流等地。宋末元初,福建李氏局部徙居广东五华、揭阳、潮州、惠来、梅州等地及广西的一些地方。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连续有人东渡台湾海峡,到台湾岛上求生长。入台最早者叫李魁奇,他随郑芝龙守寨于笨港。1662年2月至1680年,郑乐成、郑经父子治台时期,有很多李姓人跟随郑氏父子,在收复台湾的战斗及开辟台湾的奇迹中有优秀结果的就有李民、李景、李茂、李锡、李昂、李思忠、李富、李瑞、李芳、李升、李忠、李受等多人;另有李茂春、李达、李沧等人入台。清当局领有台湾后,闽、粤李氏移民继续不停于台海道上,生长至今,李姓已是台湾的第五大姓,拥有生齿占台湾省总生齿的4%强。日本陵犯台湾期间,台湾李姓曾自愿改用玉理、岩理、理光、中里、金里、里见等日本姓,直至1945年台湾规复后,才全部规复李姓。
李姓向外洋生长,早于向台湾移民,除由于特别汗青缘故原由在唐至五代形成的越南李姓和朝鲜李姓外,最早是明朝初年由福建徙居日本的李姓人。这些人认识水性,善于驾船。到达琉球国(本日本西南部琉球群岛)后定居于今冲绳岛那霸市近郊的久米村一带,此中有李荣、李杰、李敬、李进、李隆、李陆、李珍、李华、李尔、李叶等人曾受琉球国调派,作为出使明朝、清朝的通事。清代以来,尤其是鸦片战役后,福建、广东、海南岛等沿海地域李姓青壮年,有不少人通过香港、澳门、厦门、汕头等口岸出境,搭船南行,历尽艰巨曲折,到东南亚一些国度去营生。今后,又有很多李姓人远涉重洋,到大西洋两岸的西欧各国求生长。李姓走向天下后,开辟非常遍及,现漫衍于越南、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缅甸、巴基斯坦、东帝汶、印度、尼泊尔、老挝、伊拉克、伊朗、科威特、蒙古、日本、美国、加拿大、比利时、卢森堡、俄罗斯、英国、法国、荷兰、瑞士、德国、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毛里求斯、南非、留尼汪岛、牙买加、巴西、圭亚那、苏里南、阿根廷、秘鲁等数十个国度和地域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域,险些遍布五大洲。李姓人无论走到那里,都念兹在兹祖根及家属的连合调和,因此,很多国度和地域的李姓华人都建有李姓宗亲构造,常常开展运动。
在中国汗青上,李氏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创建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东汉初,许昌人李宪称天子,历时三年而亡。十六国时,巴郡氏人李雄创建大成国,后又改称汉,历5王41年,被东晋所灭。公元400年,临洮人李是创建西凉国,初都敦煌,后迁酒泉,历3王21年,为北凉所灭。隋末,武威人李轨叛逆,称凉王,年号安泰,一年被杀;李子通在江淮地域叛逆,称吴帝,年号明政,都扬州,历时2年亡;李密率瓦岗军叛逆,称魏公,年号永平,都巩县,历时2年亡于唐;成纪人李渊灭隋,创建唐朝,都长安,历24帝290年,亡于后梁。唐德宗时,辽西人李希烈攻入汴州(今河南开封),称楚帝,年号武成,不久兵败被部将毒死。五代时,沙陀人李存勖创建后唐,都洛阳,历4王14年,亡于契丹;徐州人李升创建南唐,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历3王38年,亡于北宋。宋代,川陕地域人李顺叛逆,入据成都,称大蜀王,年号应运,不久被杀;银州党项族人李继迁曾创建西夏国;李合戎于松滋叛逆,年号平静;李接叛逆,年号罗平。明代,钱塘人李珍叛逆,年号天顺;麻城人李添保叛逆称王,年号武烈;漳州人李新叛逆,年号洪武;河南新郑人李原叛逆,称平静王;固原人李文叛逆,年号真混;米脂人李自成率义军灭明,创建大顺政权,都北京,年号永昌,不久亡于清。清代,云南李天极称帝,年号元兴;湖南李明先叛逆,年号洪顺;云南李永和叛逆,年号顺天。别的,唐太宗子曹王李明的后代李公蕴,创建安南国(今越南)李朝,都今河内,历8主216年;由辽东迁至朝鲜的李氏后代李成桂,于1392年创建李氏朝鲜,都汉城,传26代,历时500余年。
从古到今,李氏英才辈出,代不乏人。春秋时有闻名头脑家、道家的首创人李耳,传为《老子》一书的作者。战国时有政治家李克,任中山相,曾向魏文侯提出选拔相国的规范;法家李悝,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水利家李冰,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很多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闻名。秦代有政治家李斯,战国末入秦,对秦始皇同一六国起了较大作用,后任丞相,对中国笔墨的同一有必然孝敬。汉代著名将李广,音乐家李延年。三国时有音韵学家李登。东晋有文学家李充,始创中国图书目次以经史子集分部。隋代有工匠李春,创建闻名的赵州桥。唐代有大墨客李白,其诗表示出鄙视封建显贵的傲岸精力,对其时政治的败北作了锋利的批驳,对人民的痛苦表现怜悯,诗风雄奇豪迈,语言流转天然,音律调和多变,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岑岭。唐代另有墨客李绅、李乔、李颀、李益、李贺、李商隐、李群玉,文学家、书法家
李阳冰,书法家李邕(YONG),画家李昭道、李思训,小说家李复言,史学家李百药,学者李筌、李善,军事家李靖。五代时有词人李对、李景(南唐中主)、李煜(李后主),画家李成。北宋有文学家李方,书法家李建中,画家李公麟,营造专家李诫,名臣李纲。南宋有学者李侗,史学家李心传,女词人李清照,画家李唐、李迪、李嵩,名将李显忠。元代有戏曲作家李直夫,画家李衍,数学家李冶,上将李恒。明代有良好医药学家李时珍,经27年费力劳动所着成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从前中国劳感人民富厚的药物履历,对后代药物学的生长作出了庞大孝敬,为故国医药学的一分珍贵遗产。明代另有头脑家、文学家李蛰,戏曲家、文学家李开先,文学家、画家李留芳文学家李梦阳、李攀龙,画家李在,墨客李东阳。明末清初有哲学家李颗,戏曲作家李玉。清代有文学家、戏曲理论家李调元,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地理学家、文学家李兆洛,文学家李慈铭,画家李方膺、李鲜,小说家李汝珍、李宝嘉,数学家李善兰,平静天国将领李开芳、李世贤、李秀成,义和团首领之一李来中。近当代,李氏更是人才济济,重要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首创人之一李大钊,水利专家李仪祉,地质学家李四光,植物学家李继侗,天下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济深,中国无产阶层革命家李富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等。
旅居外洋的李氏华人,都对本地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孝敬,在各个范畴、各行各业中涌现出很多良好的人物。比方,美籍华人李政道李元哲,别离得到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都是当当代界最高级的科学家;英籍华人李昌云曾获丘吉尔颁布的“雷达博士”奖;李豪曾获新加坡总统颁布的“新加坡乐坛巨星”奖;李旭光被誉为缅甸“玉石大王”;李莱生被誉为马来西亚“橡胶大王”;李国钦被誉为美国“钨矿大王”;原新加坡总理李灿烂,其祖父是广东大埔人。特殊值得提及的是:菲律宾华人李清泉,曾购置救国公债40万,支持中国的抗日战役;当代香港十大财团之首的广东潮州人李嘉诚,被列入“天下华人亿万富豪榜”,在50位超等富豪中排名第三,拥有财产70亿美圆,曾捐资开办汕头大学及潮州病院,在海内兴办很多教诲福利奇迹,与陈嘉庚并称“侨商二嘉”。比年来,被列入“超等富豪榜”的另有:香港的李兆基,排名第4,拥有财产65亿美圆;泰国的李石成兄弟,排名第11,拥有55亿美圆;香港的李福兆,排名第20,拥有财产凌驾36亿美圆;泰国的李智正,排名第33,拥有财产25亿美圆;泰国的李文祥,排名第41,拥有财产23亿美圆;新加坡的李成伟家属,排名第46,拥有财产凌驾20亿美圆。被列入“天下华人亿万富豪榜”的有:印度尼西亚的李文正、李文明,泰国的李光隆,马来西亚的李爱贤兄弟、李深静、李金友,新加坡的李胡秀叶匹俦、李金塔,澳洲的李明治,斐济的李华业,香港的李兆峰、李乃炜、李立等。
李姓不但是汉族大姓,并且也是古今很多少数民族的姓氏。明、清时,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土司及巡检中有不少是李姓。清代满洲八旗姓富察氏、李佳氏、萨克达氏、伊喇氏、罕楚氏、乌库里氏大局部改为李氏。瑶族勒雷氏,拉祜(HU)族黑苦聪人阿李氏。黄苦聪人亥扣氏,哈尼族哈斗氏,德昂族(原称崩龙族)红崩龙居荣劳氏、花崩龙劳够氏、傈僳族饶利时氏、佤族也龙氏、鲁赛氏、英龙氏、景颇族木日氏、梅普氏、思孔氏、鄂伦春族尼力吉尔氏、裕固族鄂盖尔氏,白马藏族娃鲁氏等,汉姓均为李。台湾土著、云南兰平若若人、回、苗、壮、瑶、白、畲、土、侗、水、彝、傣、满、黎、羌、氐、奚、怒、京、朝鲜、契丹、党项、鲜卑、回纥、沙陀、突厥、高车、布衣、仡佬、毛难、么仫佬、土家、纳西、蒙古、阿昌、保安、东乡、锡伯、达斡尔等民族中均有李姓。别的,犹太人中也有李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