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一代帝王狷介宗弘历:醒目多国语言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乾隆天子作为“文奋武钦”的一代帝王,其书房虽小却极为雅致。楠木雕花隔扇将其分成南北两间小室,里边的一间使用窗台安排乾隆御用文房用具。窗台下,设置一铺可坐可卧的凹凸炕,乾隆御座即设在高炕坐东面西的位置上。其御笔手书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春联为“度量不雅古今,深心托豪素”(豪素指书法),从内容可见乾隆之胸襟与志趣。“三希堂”的摆设幽雅质朴,既补充了空间的缺乏,又带有极强的人文气味。古朴而不失优雅,清新而富有内蕴。 书斋之以是更名为“三希堂”,是由于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间在此保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古代墨宝,尤其受到乾隆帝的保护,并特意贮存于此,不时把玩。现实上,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三希堂”还保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罗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这些中国书法史上的佳构力作,凡经乾隆亲身观赏过的珍品,每每钤有“乾隆御览”和“天子古稀”二玺。 由此可见,乾隆天子在艺术上拥有最挑剔的眼睛和最精微的直觉。他是从古到今搜罗最富的保藏家和观赏家之一,同时在诗词、曲赋、书法、绘画、音乐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身为帝王而有云云才气,加上天下平静能游历神州,真是不虚今生,这在帝王群里也堪称“其中翘楚”。他又是帝王中少有的高寿者(大概与其遍及的情趣喜好相干),因年岁已高祭天时在天坛留下的“古稀门”,也成为一段韵事。 乾隆照旧天下上产量最多的墨客。他一生作诗41863首,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同时他照旧一名语言学家,其语言本领超群,醒目满语、汉语和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也到达了“能之”的水平,这在古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 清朝天子中对文化奇迹的器重和功劳当以他为最。乾隆亲身提倡并编成了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管了大量古典文献,是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他开博学宏词科,招纳天下人才,下令征求册本,完成《明史》《清文献通考》《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等,这些成绩与他的博学不无干系。由于乾隆天子对文化奇迹的热心,汉学从乾隆朝愈益郁勃,至嘉庆朝,形成了闻名的“乾嘉学派”。 在修建艺术方面,乾隆在北京及京畿维护、扩修、兴建的皇家宫殿园林,如皇宫的宁寿宫及其花圃、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三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暨外八庙和木兰围场等,这些皇故里林,无不表现着清代园林文化的光辉,是我国园林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驻足“三希堂”外,感觉其空间虽小,但管中窥豹、小中见大。“三希堂”引领着天下念书人的人文风俗,同时更见证了一代盛世的人文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