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鄞县金山村钱氏溯源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金山村坐落在鄞东南的名峰大岗头(海拔580米)的西南侧的山坳里。因山涧排泄的水呈铁锈色,昔人以为山内蕴藏金矿,(后经勘探确定是锦铁矿),又因与奉化的银山岗遥相坚持,故称金山。但因金山发族最早的族姓为钱氏,俗称钱家山。
金山村东邻塘溪镇的东山村,东南与芝山村接壤,西面比邻俞山村和吴徐村,西北山下便是东钱湖镇的城杨村,北边与塘溪镇的西岳村的山林相连。
金山村的名声不小,引起远近游人的留意并写诗文抒发情怀,如民国时胡尚炜。他多次拜访金山,且看他的《重过金山》:
十里披云上,曾因访惠连。芒鞋芳草软,纸张杜鹃妍。
绝巘留寒照,孤村立暮烟。五山凭细认,还似八年前。
金山村的村民以钱姓为主。
钱氏存族谱,并有序言,把金山钱氏的来龙去脉说得颇为清晰,缮写如下:
《溯祖宗来源序》,武肃王十六世孙景荣,大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仲冬月
武肃王,世家彭城,临安里中,迁之钱塘。唐僖宗朝为宰相,破黄巢,诛刘汉,杀董昌而有工具两浙之地,封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兼尚书令、上柱国彭城郡王,赐以玉册金券,于天佑元年(904)封吴越国王,卒谥武肃。肃生文穆王,文穆王生十二子。宗子忠献王佐,破李景,取福州。次子俶,又发兵攻景迎周师,于平静兴国三年(978)以海内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归于宋,遂封子淮海国王,甲申(948)改封汉南国王,丁亥(987)改封许王,戊子(988)改封邓王,是岁死。宋太宗辍朝七日,御正衙备礼,追封秦王,谥忠懿王,改谥昭烈王。昭列之弟,讳俌者,乃文穆王之十一子,仕至御使医生,赠龙图阁侍制,隐于鄞东下水。康宪公,讳亿者,乃文穆王之十子。亿之子,讳昱者,亦居鄞鄮山之东,厥后世子孙,皆占鄞籍焉。俌生昂,以贤才授兵部员外郎。昂生垣,垣生允疆,由明经,仕至工部尚书。允疆生亶亦明经,仕至湖广武昌县尹,累赠文林郎。亶祖生邦直,直生筌,筌生混然,混然生承之,承之生华中;中生辅,三十二府君,讳阳初,字友大。当时家教不振,早失怙恃,猛然思迁乔之志,遂于至大二年(1309),至本邑十四都三图庄家山,入赘庄氏,遂弃下水旧址,而居此也。生三子,曰瑭、曰珹,曰瑞;扩光范围,谋划基业。庄氏衰,钱氏盛,遂安居钱家山,是为钱氏之祖宗焉。噫嘻!得非吾祖宗行善累仁,恩深泽远,而其子孙衍螽之蜇蜇,瓜瓞之绵绵。景荣辈,昆门生侄,虽不克不及宽大门闾以俟后之克昌者,惟在敦一本,睦九族,不失同宗之谊,庶几无负于祖宗之行善也。孟子曰:“尧舜之道,孝弟矣”;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书曰:“积善降之百祥”。予之修此谱也,意在斯乎,意在斯乎。(注:明经,指参与“明经科”测验得中而受官职)
钱公景荣所撰的《钱氏宗谱序》追叙了钱氏的先祖的光辉的汗青,又清晰地阐明了钱家山鼻祖为阳初公。阳初公时,因“家教不振,早失怙恃”而生“迁乔之志”,并于元至大二年(1309)从下水来到其时的鄞县十四都三图的庄家山,“入赘庄氏”,以“扩广范围,谋划基业”。钱氏子孙谨遵鼻祖进山的初志,费力创业;服从孝悌之道,兄弟和睦;对峙耕读传世,人才辈出。经近七百年的生长,钱家山本村生齿已达四百余户一千二百余人。历代外迁的子孙也颇多:有上水、塘溪镇大桥、叶公山(因钱氏生齿凌驾叶氏而徐徐被称为月宫山或月弓山)、邹溪、横溪、鄞江等地的钱姓,更有远迁至奉化、余姚、杭州的。
钱氏有两套派辈字行诗,一为钱塘百字派,为武肃王订定:
圣神好事厚光盛武陵春敕券传家宝文章贯日清
诗书忠孝远兰桂冕旒尊温良恭俭让奕叶立尼门
王侯从古有英烈至今新物华天象应人杰地灵生
蛟腾连风起电紫与霞横海阔波澜大枝繁根底深
瞻仰星斗近俯视泰嵩平皇图期牢固终始袭马并臻
另一为鄞东高钱派,诗曰:
具明延希守伯之克甫安夫中友文学景祥思孟贤
良世德应美国君尚礼全起宗自仁义公平永朝宣
繁华呈恩庆繁华寿吉昌敬恭本树立忠孝益康宁
诗收功启后名位士先成善积清如海瑞生贺平静
1926年,钱氏重修宗谱,议决高钱八十字派到“义”字止,后接钱塘百字派的“奕叶立尼门”依次取名,以重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