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湖南常德邓氏流源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常德落耙、雁门邓氏 始迁故国玺,字文信,名朝印,号琢成,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搬家常德阳城落耙、雁门二村。原派:祖宗国兴尚文诗列廷名必大希之世元开应以家声宜丕振毓,1947年与汉寿五、六甲邓氏合谱合派。 常德土淰村邓氏 始迁祖文礼公,字碧璋,父宗趾,明永乐23年(1425)由武冈州迁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拖船埠。文礼于明成化10年(1474)徙常德土淰村,后代蕃衍于实竹坪、老渡口、善卷村、新陂桥、僧人桥等处。原派:祖宗文思庆庭朝文子大尚世国希光承有志应德振茂盛汉邦。1947年与汉寿五、六甲邓氏合谱合派。 汉寿马龙滩、王家嘴邓氏 始迁祖思聪、思明二公,明成化5年(1469)由江西吉水始迁龙邑马龙滩,即大围堤第五甲,后思明析居第六甲王家嘴。谱以宋淳熙辛丑朱熹赠序之南昌旧谱为始修,明崇祯9年续修,清光绪19年(1893)六修,1928年七修,1947年与常德土淰村、落耙村、雁门村邓氏合谱合派。乾隆46年(1781)建总祠于马龙滩,道光间六甲建分祠于王家嘴。五甲旧派:祖宗文思镇羊景禾良应日士司之大有乐年逢家声。六甲旧派:祖宗文思朝相广奎元应启士司之大有乐年逢家声。五、六甲合派:家声宜丕振,毓秀肇钟祥,克光传孝友,德泽庆弥长。常汉二邑合派:祖宗文思正,福泽起南阳,传世惟忠孝,承谟本善良,沅湘滋发达,期间衍荣光,佑启人才盛,同联庆永昌。 汉寿上林村端平塔邓氏 始迁祖世通公,原籍河南邓州钳庐陂,南宋末因冒犯贾似道,安顿潭州,后搬家龙阳上林村端平塔。1948年七修族谱。 桃源浔阳坪邓氏 始迁祖信公,明成化2年(1466)由江西丰城迁于桃源县南浔阳坪。至1948年,已传16代,全族生齿约300余人,漫衍于沅上、崇义、木塘、云岳、渔父等地。宗祠在县城边街。族谱创修于1917年,1944年续修。 桃源围鼓坪邓氏 迁湘鼻祖华一公,明嘉靖间自江西新建率老婆奉旨赴四川简州资阳令任,道常常郡,殁于途,葬善卷山。其子遂迁于桃源县北九溪围鼓坪。至1948年,已传12世,全族生齿约300余人,漫衍于茂盛庵、六一角、不雅音寺、热水坑、邓家台、杨柳湾等地。宗祠在围鼓坪,族谱创修于清光绪27年(1901),1935年续修。 桃源浯溪邓氏 始迁祖伯纲公,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吉水迁于桃源县东浯溪田家河。至1948年,已传20世,全族生齿约千余人,漫衍于青云、莫溪等处。宗祠于清嘉庆17年(1812)建于张家河,族谱创修于同治12年(1873)。 石门邓氏 鼻祖希古、濯古,为五溪土人,世为石门土酋。 石门新关邓氏 系出禹公支派,始迁祖冲公,行七郎,宋朝时以都司官永定(今张家界市),因时值鼎革之际,兄弟十五人遭乱播迁,因留家永定天门山,生二子:再望裔居永定,再一裔居石门中乡、南乡、慈利下二十五都、永定、澧州合口等地。宗祠在新关。班序:国正开景运,家盛兆,文德敷远迩,武功佐帝邦,谟猷笔史册,继续庆恢皇。 石门新关邓氏 鼻祖国安公,原籍闽中漳州府龙岩州,后迁南靖县,子二:惠通、惠达。惠通子二:德旺、德兴。德旺生五子:庭静、庭安、庭富、庭华、庭福,庭华之后代一华、一量由龙岩迁湖南石门县中乡皂市区白竹界二都区青江山及分迁广东阳春与江西。德兴子二:庭宪、庭贵,后代居石门新关三江口、慈利界溪河、柳溪口等地。宗祠在新关。班序:存治化,秉谦逊,敦文理,永隆昌,祖业传宏绪,家声继远光,明德克昌裕,盛世大文章,元善贞九有,君泽培万方,绍先宗典则,尊师振朝章。 石门南圻邓氏 元初自江西吉水搬家石门,传三世至均忠公,以破侗蛮任宣慰司。另支清雍正间自福建迁此。 石门易市邓氏 原籍江西吉水,后迁临澧,明初迁安福,转迁石门。 石门昇坪邓氏 清初自江西迁此,族谱始修于清光绪30年(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