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家风之解读篇:家谱之中现家风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王海生(沧州泊头)

  近日,我根据祖先们留下来的地契、分家单等文书整理续写王氏家谱,发现我们的家风朴素朴实,可歌可泣,哥哥让弟弟,弟弟帮哥哥已世代相传了约200年,令后人们感动不已。

  时间回溯到清道光年间续族谱网。看!这是清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即公元1848年)我的天祖兄弟三人的分家单。分家单载明:立分单下分王亮功天分住宅东边空宅一所,横贰杆,宽六杆,过道算夥(伙)项……。王亮功即兄弟三人中的大哥。另一份分单载明:立分单上分王亮文天分住宅北半截,横四杆,长三杆,住宅东过道三分伙项。又分……。王亮文即兄弟三人中最小的弟弟。另一份分单记载:立分单中分王亮臣天分住宅南半截,横四杆,长三杆,所有房子树木全带,住宅东过道三分伙项。又分……。证明人姊丈:辛德庆,母舅:赵廷泰,表弟:申一峰,堂弟:王亮德,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公立。166年前兄弟三人分家,按上中下顺序,最小的弟弟先分,中间的次分,哥哥最后再分,呈现出一幕兄让弟、兄帮弟的历史画面。这便是我家祖先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家风再现。

  时光荏苒,从天祖往后七十年,到了我的祖父王风德这一代。我的祖父兄弟二人,自十九岁父母双亡。为生活祖父带着他年幼的弟弟去了他姥姥家的村子—景县张娘庄给地主扛活。历尽千难万苦把弟弟拉扯大,又张罗着给弟弟成了家。一直到民国八年二月初三(1919年)祖父才与弟弟分度。祖父的分家单显示,哥哥让弟弟,长辈帮晚辈。立字人族叔王福祥族伯王福盛还情愿送其地基一尺。以上是文书上的呈现,再说说我的所见和经历。

  我的伯父王文博和我父亲也是兄弟俩人。伯父建国前就走出农村参加了革命,历任景县六区武装干事、景县县委干事、泊头火柴厂厂长、泊镇镇长、泊头市政协主席等职,是一位两袖清风续族谱网的离休干部,靠工资生活。父亲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辛勤劳作,拉扯我们兄妹六人过日子。在上世纪60年代,农村是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进行生产分配,分粮分菜以人头分,以出工多少挣工分多少年终结算。由于我们兄妹小,不能挣工分,家中只有父母两个劳动力,所以年年是缺粮户,年年欠生产队钱。那时一个工分仅值几分钱,每年缺粮户需交生产队几十元钱,有时20元,有时30元。虽现在来说20元是个小数目,也买不到些什么,但在那个年代,20元钱对于农民可是一笔天文数字,相当于现在2000元钱,父母每年为此愁白了头。我那时才十一、二岁,到了年末,父亲将我送到离家30里地外的安陵火车站,送我上火车,叫我来泊头找伯父求助。我到伯父家住两天,伯父下班回家向我询问家中收入情况,缺粮款多少,我临回家那天的头天晚上,伯父叫伯母将几十元钱缝在我的棉袄里面的口袋,伯母给买些当地特产干脆枣。我伯父那时每月工资也才几十元钱,拉扯着五个孩子,虽不富裕,还是尽力帮助我们家,使我终身难忘。我想这也是受我祖父传下的兄帮弟家风的影响。我家年年缺粮户,伯父年年帮助我家,年年如此,一直到了70年代我参加了工作,虽然我每月才20元工资,但省吃俭用每年也能剩些钱给家中交缺粮款了,伯父才停止了给我家钱。记的最后一次给我钱大概是1970年。我和弟弟一起来泊头化肥厂找伯父,他当时任泊头化肥厂厂长。伯父给了我们几十元钱缝在内衣口袋里,到了火车站买票时,外边口袋中购车票钱不够,因怕路中钱被偷,不敢擅自拆开内衣口袋,无奈,我在站台看东西,只得叫弟弟去找伯父,伯父又给了些钱,我们才购票回家。伯父帮助我们,在我的记忆中久久不能磨灭,在我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伯父继承了祖父的家风没少帮他的弟弟—我的父亲,伯父虽已去世,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受伯父的影响熏陶和感染,我又继承了伯父的家风。我这一代,我在家中兄弟三人中为大哥,经济条件最差的属老三。他一家在农村种地,收入较少。记得那是1980年,他贷信用社4000元钱与别人合伙养鱼赔了进去,信用社依法收贷,4300元贷款本息无钱还将被抓入牢,父母为他面临的处境整天唉声叹气。我和老伴知道后,主动与老二商议,帮老三度难关。老二拿出2000元,我们拿出2300元钱帮老三还上贷款和利息,避免了老三被抓入牢。几年后老三种蔬菜大棚急需钱,他与姨家表弟一起来找我借钱。因续族谱网我也没积蓄,老伴从她的同事手中借来2000元钱,支持老三种植大棚蔬菜。此事至今已20多年了,这不去年年末老三家孩子结婚急需一笔钱,我和老二又各拿出一万元予以帮助。我们的举动也是受上代人—我的伯父的家风感染和影响。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延续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可见,我的家风是,在孝敬父母的同时,兄帮弟,兄让弟。这些家风故事我经常讲给孩子们听,并叮嘱后辈人,将家书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正是:家书家风永传承,激励后人一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