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登陆
可使用第三方登录
最新通知:
双凤李氏族谱系统正式开通了,欢迎各位族友的到来!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新闻详情
孙中山秘书在绍修家谱
时间:2014-09-24 11:40  发布者:tianxiu  

堂堂孙中山先生的秘书,为诸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修家谱。这听起来很不靠谱,简直就像是“大头天话”。

然而,这是一件靠谱的事。

前不久,曾任中山先生秘书的民国著名史学家陈梅湖先生的孙子,67岁老人陈端度先生终于将这本家谱送到绍兴,完成祖父遗愿。

而这背后,更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两度送谱

●记者许程丽

两度送谱

上周四下午4点,绍兴家谱馆二楼,馆长办公室。

馆长郭欢裕拿出手机,按下一串长长的电话号码。“陈先生,您赠送给家谱馆的另外两套书已收到,我们已经办好登记手续,这几天将把收藏证书邮寄给您,对此我表示十分感谢!”

“是我应该感谢你们才对,要不是你们,《浙江诸暨嵝岣张氏家谱及浙粤逸史》现在还送不到它的主人手上,这可是我爷爷的一大遗愿啊!”电话那头,陈端度先生感激地说。

陈端度祖籍广东,现居住在山西太原。为了完成祖父遗愿,67岁的他只身两次来绍。

其祖父陈梅湖,乃民国广东著名史学家,曾任孙中山秘书、秘书室主任、大元帅府咨议官等职。

《浙江诸暨嵝岣张氏家谱及浙粤逸史》乃陈梅湖先生编纂,陈端度先生点校,祖孙俩合力完成。

陈梅湖的遗愿,是希望孙子陈端度找到诸暨嵝岣张氏,将此家谱送与他们。

为此,2008年,陈端度带着这套厚厚的家谱,从山西太原千里迢迢来诸暨寻找嵝岣张氏,但多方打听,失望而归。

2014年5月,陈端度再次来到诸暨,但在枫桥转了几圈后,他依然没能寻获嵝岣张氏的消息。

两次寻访不得,陈端度有些失望。由于随身携带的家谱非常沉重,陈先生想,不如把这套张氏家谱留在当地,也许嵝岣张氏后人会有机会看到。

5月12日,陈端度辗转找到绍兴家谱馆,将《浙江诸暨嵝岣张氏家谱及浙粤逸史》等书捐献给家谱馆保存。

出乎意料的是,在绍兴市家谱协会的努力下,仅仅一周时间,诸暨嵝岣张氏子孙就找到家谱协会。原来,嵝岣张氏处于诸暨市东和乡,地理位置较偏僻,知道的人不多。巧的是,为了续谱,嵝岣张氏多年来一直在苦苦寻找《浙江诸暨嵝岣张氏家谱》而不得。

经过家谱馆牵线,双方第一时间通了电话。张氏家族深致谢意,并力邀陈先生到嵝岣村做客。

陈公其人

陈端度的祖父陈梅湖,是一个有来历的人。

他生于书香门第,聪明好学,知识渊博,是一名清末秀才。在泰国继承父亲陈慈登产业,成为著名侨领。

用一句话总结其一生:前半辈子投身革命,后半辈子致力学问。

1907年5月,在陈梅湖的家乡,孙中山领导广东饶平县黄冈起义。起义失败后,有四五百名起义者流亡到泰国,陈梅湖积极组织当地华侨进行联络。

湖北武昌起义,陈梅湖积极响应,在泰国组织华侨革命军秘密训练,然后回广东进行反清革命。他还按照孙中山吩咐,到南洋募集起事用款,他自己则把大部分家产变卖,所获资金赞助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为中华民国的创立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中华民国成立后,陈梅湖历任孙中山秘书、秘书室主任、国务院存记、潮梅自治总会会长等职务。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被困永丰舰。在40多天里,陈梅湖冒着生命危险,组织从陆上不断运送给养上舰,直到平息叛乱。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陈梅湖愤然辞去一切职务,到广东通志馆,协助修《广东通志》。

陈梅湖与蔡廷锴交情不一般。1932年,日军进犯上海,蔡廷锴率十九路军英勇抗击。蔡后联合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陈梅湖受蔡廷锴之邀,任高级参议。遗憾的是,两个月后,蒋介石对福建人民革命军发动进攻,蔡廷锴兵败,“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宣告失败。

1937年,抗战爆发。陈梅湖利用其在海外侨界的影响,积极在南洋各国为蔡廷锴所率的国民革命军第六集团军、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筹集抗日军款,并将他在泰国的家产尽数变卖支持抗日。

      陈端度先生说,祖父为国家不计个人得失。1939年,日寇攻陷汕头等地,成立汕头市伪政府。祖父奉蔡廷锴、刘志陆将军之命潜入日伪组织,曾担任东区绥靖督办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后因蔡廷锴受蒋介石排挤不得志解甲归田,刘志陆将军病逝,在任职一年半后,1941年春,日帝最强势时,祖父以年老多病,“以迂戆罢官”。

此后,陈梅湖先生专注学术,修纂《南澳县志》、《饶平县志补订》。在史志缺乏,文献不足的情况下,他亲临南澳调查,记录名人家神牌、书籍等,遍访名刹古迹,1945年夏,终于完成了长达25卷、36万字的《南澳县志》。随后,1951年在香港完成了长达22卷、64万多字的《饶平县志补订》。

1953年春,他响应新中国号召,鼓励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大学的儿子陈国昂举家回国。而他自己又不顾年过古稀,着手编纂《潮州郡志》。

陈梅湖勤于著述,笔耕不缀。观其一生,著有《广东通志列传》、《南澳县志》、《饶平县志补订》等56种著作,对潮汕乃至广东省史学贡献巨大。

避难诸暨

在绍兴家谱馆,记者见到了陈梅湖编纂的《浙江诸暨嵝岣张氏家谱及浙粤逸史》。这本厚达1000多页的典籍,由陈端度点校并集资出版,装订十分精美,用文言文写成。

陈梅湖是广东人,活动足迹多在泰国、广东、香港等地,其著作也多涉及家乡各地,为何会独独对诸暨一个偏远山村的家谱产生兴趣?

陈端度说,陈梅湖在蔡廷锴和刘志陆将军的动员支持下,秘密打入日伪政权一年半,因是极其隐密危险的任务,抗战胜利后,知其内幕的人寥寥。

国民党接收政府进入潮汕地区后,陈梅湖就写信将打入日伪政权的经过和原由告知国民党政府。但蒋介石为报复陈梅湖曾参加蔡廷锴将军组建的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之事,下令通缉陈梅湖,趁机铲除异己。

“对祖父而言,这是一段蒙冤受辱的经历,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陈端度说,那段时间,祖父幸得师友庇护,由汕头逃至香港避难。

陈梅湖的遭遇,让很多人同情。广东著名史学家温丹铭,陈梅湖的学生、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都曾作诗文为之鸣不平。

陈梅湖有一门生,叫张慕槎,乃诸暨嵝岣人。曾任蔡廷锴将军的少校秘书,时任国民党第27集团军少将参议。7年前,陈梅湖受蔡廷锴将军之意打入日伪政权、为抗日收集情报之事,他一清二楚。得知老师遭蒋所害身处险境,张慕槎寝食难安,立即托人到香港接陈梅湖赴诸暨嵝岣老家避居。

修谱相报

于陈梅湖而言,那是一段非常特殊的人生经历。

1946年春,作为史学家和方志大家的他,偏居于诸暨一小山村。为了回报张家恩情,他决定为嵝岣乡人做点事。平时,在修志过程中,他经常感到史籍湮没、资料缺乏对修志的影响,而家谱恰恰可以从有些方面弥补这一不足。他决定为嵝岣张氏修谱,“……迟日《暨志》重修,志及氏族人物,或须征取《嵝谱》,藉供参考,犹未可料也。”

为此,陈梅湖广泛查阅了江、浙两省各大知名图书馆的馆藏志书和私家收藏典籍,收集了大量资料。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史学素养、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终于理清了嵝岣张氏的祖宗十八代。

谱载:诸暨嵝岣张氏始祖文吉,行百五,字公乔。世家青州。始迁祖:仁,行寿一,字静吾,号乐山。从山阴张家峰迁居嵝岣。本支派排行字:寿成员金玉连项升登科传魁显诗礼肇宏猷忠端启经纶。世系修录至第十八世,排行字为猷。

不仅如此,在附录的《浙粤逸史》中,有浙江诸暨嵝岣张氏本支及伯修自明二公考辨、浙江嵊县严家山张氏始祖员公世系、《浙江诸暨张氏家谱》略序、《浙江绍兴筠溪周氏家谱》自序以及江浙人为官广东之人物及寓贤者介绍,涉及到很多珍贵的绍兴地方史料。与其他家谱不同的是,《嵝谱》还将方志内容融入族谱之中,重视家族与地方的结合,融入山水、古迹、风俗、物产诸项,可谓文采斐然、精妙绝伦。

这段时间,陈梅湖游历了绍兴、苏州、杭州等地,尤其对风景秀美、名士辈出的绍兴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少奇诗妙文。如1946年10月,陈梅湖参观兰亭后,诗性大发,作《兰亭右军祠》,曰:“永和修禊事成尘,秖有金刚不坏身。秋树树梢摇夕照,荒祠祠外徧枯苹。裴回笠杖今周孑,想像衣冠故晋人。四十一贤风宛接,雪泥留印亦前因。”此外,还留有《王村探梅》、《谒禹王陵庙》、《鉴湖泛棹》等一大批优美的诗句。

除了张氏家谱,在诸暨期间,陈梅湖还著有《浙江诸暨县续志例议》、《重修浙江诸暨孝感里志例议》、《增订浙江山阴高村张氏宗谱》等文献著作。

     三年后,1948年12月,陈梅湖离浙返港。

新中国成立之后,蔡廷锴将军受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等的委托,邀请在港的陈梅湖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工作,政务院也发函希望他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都被他以不再参加任何政治党派为由婉言谢绝。

1958年,陈梅湖病故,安葬于香港。此前留下遗嘱,望儿孙将其著作送给诸暨乡人,以尽其绵薄之力。